跳到置頂內容 跳到主要內容 跳到置底內容 :::
:::
:::

職能應用案例

FaceBook(另開新視窗) Twitter(另開新視窗)

台灣省工業會:善用溝通樞紐優勢,引薦職能基準雙向進入產學二界

推動產業發展捨我其誰, 省工業會為產、官溝通樞紐。

      台灣省工業會,創立於民國37年5月,成立宗旨以適時反映基層工業界需求及意見做為政府施政參考,活絡國家工業發展,以增進業界共同利益,促進國家經濟繁榮。在其組章程第七條組織任務中,特別舉辦勞動生產力相關之研究促進與技能訓練、講習做為組織任務之一,明訂省工業會之訓練策略有四:

    1. 貫徹人才培訓強化勞工智能、
    2. 推展深耕學習永續經營、
    3. 研發創新重視訓練品質、
    4. 提昇企業競爭力與國際接軌。 

為達成組織使命,省工業會將經常性開辦企業經營管理講習班及財務、會計、生產、行銷等個專業領域研修班或講習會等訓練活動明列為協會重點工作。透過開辦訓練課程,省工業會長年扮演產業與政府之間的溝通橋樑,一方面協助政府向產業之上課學員轉達相關產業法令、政令,另一方面收集業界實況與需求建言,協助提報至對應主管機關,其中以每三個月定期發行「省工業會會訊」為最重要的訊息傳遞工具。影響層面所及,以省工業會所轄24縣市之工業會員廠共計23,000多家為溝通主體,涵括前三大產業依序分別為:金屬產業、機械業以及橡膠塑膠產業,行業別則幾乎囊括國內全部的製造業者,是我國擁有會員廠商數最多的工業團體,共計117名會員代表,其分布情況如下圖一、所示:

 

省工業會分布圖,是我國擁有會員廠商數最多的工業團體,其提出之統計分析需求數據,深具實質意義。

圖一、省工業會分布圖,是我國擁有會員廠商數最多的工業團體,其提出之統計分析需求數據,深具實質意義。

     持續秉持反映基層工業界心聲、協助解決工業問題之宗旨,現下為因應台灣工業、製造業廠商普遍面臨缺工、接班傳承、訂單短缺、研發與科技創新需求殷切之各種問題,近年來省工業會積極擴大觸角,舉辦各類增進工業界企業經營現代化之活動,集合工業界力量參與國內經濟建設活動,參與協助產業人才升級之培育計畫,務使各行各業相關職能有效落實、提昇。承辦政府相關培訓補助計畫經驗共計七件,各政府部會與計畫內容詳情如下:

 

  1.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人力就業相關三件、
  2. 勞動部職業安會衛生署之安全活動促進一件、
  3.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諮詢服務與菁英傳承推動兩件、
  4.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產業結構優化推動案一件。

 

      有鑑於「經濟部產業人才鑑定暨培訓創新推動計畫」之培訓產業創新及發展對工業產業界發展所產生的正面影響,省工業會長期扮演溝通橋樑之角色,即成為產業人才能力鑑定暨培訓創新推動計畫宣導與培訓之最佳夥伴。

 

省工業會為推動公器,引薦產業、校園共同開辦職能鑑定課程。

      台灣省工業會觀察研究指出:「台灣在傳統車輛整車產業上雖處於劣勢,但在車輛零組件製造卻佔有一席之地,近年來台灣零組件供應商已成功切進國際電動車製造大廠的供應鏈體系,走出台灣前景可期。」然而,綜觀產業總體情勢,台灣天然能源匱乏,扶植電動車產業須朝「量化生產」與「催生市場」兩大方向著手,但催生市場之電動車普及化目標在現今消費端卻存有兩大障礙:一為價格過高、二為里程焦慮感;其中,以里程焦慮影響最為關鍵。里程焦慮感主要來自於電動車整車機電系統中的車用電池,不僅佔總成本比例最高之外,對可行駛里程數更具有決定性地位。因此,快速提昇動力電池技術、與發展周邊產業以滿足研發需求,遂成為我國電動車業者佈局全球亟需解決的重大挑戰。

       為協助電動車產業補充新一代的技術人才,省工業會以其在工業界綿密且深遠的產業人脈作為推動核心,透過省工業會動員產、學界之力量,扮演溝通樞紐的角色,力促「電動車機電整合工程師」培訓課程在校園開辦,實際創新作法有三:

 

(一)運用「職能基準」橋接產、學跨界開辦職能培訓課程

      由於職能基準乃起源於業界對人才能力缺口需求調查,所開之基準內容可確切對應至產業用人需求,有鑑於此,省工業會以「電動車機電整合工程師」職能基準作為邀集產業界合作開設培訓課程之討論綱要,以全球車輛走向電子動化、電子化、智慧與輕量化之趨勢為前提下,選定電機相關科系與企業攜手進入校園,系統化企業實際人才需求類型,共商「電動車機電整合工程師初階培訓班」、「電動車機電整合工程師中階培訓班」之授課內容。

開設初階與中階兩階段培訓課程,實際授課內容如下:

初階課程

初階課程課表,每周6小時共計6周36小時;教授電動車產業趨勢、電動車各系統基礎原理與機電整合系統的重要元件

表一、初階課程課表

中階課程

中階課程課表,每周6小時共計8周48小時;教授電動車電能系統應用實務、電動車動力系統應用實務與電動機控制

表二、中階課程課表

(二)策略化帶動「由訓至考」機制,熟化人才實力有節奏

     我國電動車機電整合工程師職缺問題構成因素沈痾,學界、業界長年鮮少有共同且跨領域的合作經驗,導致我國科系畢業生理論與實務經驗薄弱,就業無法銜接企業職務需求;相對地,台灣企業亦鮮少有和學校合作設計學習內容,遂對能力鑑定項目可產生之效益認同低落,使得電動車機電整合工程師人才在質與量上均缺困嚴峻,高度依賴理論與實務融合應用的車用電池技術研發工作,更令企業無以為繼。

     為此,省工業會事先鎖定「電動車機電整合工程師」培訓專長於電池與動力控制模組、充電設施之跨領域系統技術整合,使涵蓋領域達機電、材料、化學、電制等四大領域之多,牽涉產業與廠商範疇如下圖二:

 

省工業會根據職能基準項目,將人才需求類型鎖定於電池與動力控制模組、充電設施等跨領域系統技術整合。

圖二:省工業會根據職能基準項目,將人才需求類型鎖定於電池與動力控制模組、充電設施等跨領域系統技術整合。

      省工業會透過長期深耕工業製造之人脈網絡優勢,串聯四大專業領域之學界、界業,以「培訓高專業」、「產業高認同」、「學界高參與」三大策略做為推動方針,特派省工業會人員前往潛在電動車機電整合工程師職缺大廠,邀集企業派員與院校單位共同參與開課流程,以「 同為培育人才而努力」做為共同目標、「電動車機電整合工程師能力鑑定」之考科為主要溝通綱要,使三方交流過程中,企業真實的人才需求透過本計劃所開設之培訓課程落實於學校教育體系之中,提供學校有效達成為企業培育所需人才之實際協助。橋接學、業界,工業會強化了企業與學校對「電動車機電整合工程師能力鑑定」之認同,其實施步驟與方法詳如下圖三:

透過省工業會「橋樑」之角色,以「電動車機電整合工程師能力鑑定」之考科為主要串接產、學界共同參與開課之工具,紓緩企業用人缺口。

圖三、透過省工業會「橋樑」之角色,以「電動車機電整合工程師能力鑑定」之考科為主要串接產、學界共同參與開課之工具,紓緩企業用人缺口。

(三)重視資源整合,打造跨領域學習場域

     跨領域學習場域打造不易,硬體設備、多領域師資均為電動車機電整合工程師養成的前期成本,無論是單一學校或企業,都無力承擔此龐大教育成本。以傳統學校資源而言,相關機械設備分散為各系所有,整合不易之外,多領域師資也無力在短時間內整合授課;反觀企業端,我國電動車業者多為中小型企業型態,對於通盤性的技術養成,支出過於龐大。

      省工業會運用會員擔任理監事經常活躍於學界與資方團體領袖之身分,可同時連結多間學校、企業,邀請潛在電動車積點整合工程師職缺大廠認同培訓課程,由省工業會為主辦單位,共同開辦「電動車機電整合工程師」培訓課程,校方整合系所資源,處理授課與輔導考證之行政事宜,內容強調實務,在課程中導入實作課程,邀請業界專家擔任客座講師、安排車廠合作、實際機器設備/工廠/實驗室近距離觀摩實作,使學習者能夠藉由電動車系統整合之模擬,理解該職位在工作場域上可能際遇的運作情況,以解、降理論與實務脫鉤窘境。

一、以職能鑑定項目設計課程,系統化養成關鍵職能

     省工業會採用「電動車機電整合工程師能力鑑定」能力鑑定項目所發展出來的考科做為工會、學校與對電動車機電整合工程師具潛在職缺之企業等三方共同協商各自需求之有效溝通工具,定錨各界多元需求、縮短三方認知差距。

同時,以「一同為培育人才而努力」為共同目標,透過理監事活躍交涉,使開設培育課程將「產業人才需求─職能培訓─能力鑑定」一條龍串接,協同數間學校與企業資源,大幅縮短產生效益之時程。

二、撮合跨界協同培訓,開創人才培育新局

     全球車輛產業走向電動化、電子化、智慧化及輕量化,人才需求類型與專長已和傳統職能分類方式截然不同。然而,現行之學校教育制度領域分類僵化,無法提供機電整合人才能夠在多且跨領域的專業學習上,取得如何整合於同一系統之學習方案。

省工業會,以其在台23,000家企業會員之人脈影響力,橋接學界和業界首次具規模性的三方共同開發培訓課程,用實際行動磋商、簽訂合作備忘錄,讓企業的真實需求進入校學課程,開創人才培育新局。

三、影響層面質量兼具

     省工業會共計舉辦啟動記者會1場、初階培訓班1場、中階培訓班1場。因電動車機電整合所需專長牽涉四大領域,因此,將本培訓課程之關鍵技術研發人才鎖定技職大專院校之車輛系、通訊、電子科系等理工系所,如:台北科技大學、高應大、朝陽科技大學…等。招生實況如下圖四、所示:

 

電動車機電整合中階工程師培訓課程招生海報

圖四、電動車機電整合中階工程師培訓課程招生海報

              省工業會成員屬性為資方團體,旗下屬於電動車機電整合工程師運用範疇超過1000多家企業,故本電動車機電整合工程師培訓課程所需之硬體設備、業界講師、課務行政等動員能量,確保學習品質超越市場辦課機構,帶動電動車機電整合工程師報考人數共計40人次,適時補充產業所需人才。

 

 點選此處免費下載更多相關職能基準相關資料

 

※因應經濟部組織改造,自112/9/26產業發展署正式更名為產業發展署。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
工業技術研究院
聯絡電話:陳小姐 03-5917544
網站服務信箱:ipas@itri.org.tw
累計瀏覽人次:7439383
版權所有 © 2024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管理入口
產業創新人才加值推動計畫 專案委辦
執行單位: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學院
瀏覽器建議使用:Chrome、Safari 及 Edge,1024x768 以上解析度瀏覽。
通過A無障礙網頁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