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企業達人引路
協理
謝永強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磁相容工程師
聰明用iPAS解決選才育才痛點
選才、育才,對企業而言是投資,也是成本。企業常花費大量人力、時間苦尋最適合的人才,尤其在講求高度專業的電磁相容領域,學歷已無法保證進入職場後的即戰力。打破過往產業在求才與育才上的窘境,微星科技透過經濟部產業人才能力鑑定「iPAS」,以高效率找到所需的電磁專業人才。

「早期台灣的學校教育缺乏專業EMI人才的訓練,經歷了很長一段用人空白期,我們只能自己自行培育;後來雖然相關科系開始慢慢建立,但是只靠畢業證書,看不出他在學校的訓練基礎夠不夠,也缺乏相關認證,在選才用才階段依舊像大海撈針。」微星科技先進技術發展處的謝永強協理無奈地說,為了育才,他甚至成立專門部門進行訓練,但是新進人才對工作內容的事前認知不足,常常訓練了好幾個月,才表示想要轉職。「所以每年需要訓練相當多的新進人員,但還沒開始發揮產值,就又走掉一大半。」花費時間、成本培育後才出現的人才流失,是部門的一大痛點。

【經濟部產業人才能力鑑定IPAS,為企業提供專業即戰人才庫】
這樣的困境,在有了經濟部為因應產業人才需求核發的「經濟部產業人才能力鑑定」(IPAS)後出現了一盞明燈。106年辦理的13項鑑定項目中,就包含了電磁相容專業。謝永強協理表示「iPAS最大的幫助是提供一個人才庫,不只能確保這些人才在相關的電路學、電磁學已經具備足夠的專業和相關儀器知識,而且一開始就知道他要做什麼,是很有興趣地去考到iPAS,當然就沒有進來以後無法適應的人才流動問題。」

由於iPAS在規劃階段,就邀先請業界該領域相關的產官學專家,共同討論相關工作內容以及符合的人才規格與能力,才訂定出職能基準,並依此發展出能力鑑定考試內容,因此能夠符合產業界真正的需求。謝永強協理本人當時也曾受邀擔任「電磁相容工程師能力鑑定專業委員會」的專業委員,提供來自產業界的專業意見,因此更對iPAS能夠鑑定出具有高度專業、完整貼合公司實務用才需求的人才深具信心。

【iPAS=專業即戰力,比一般人才更快上手】
微星科技人資服務部專案經理楊心俊便認為,iPAS能明顯縮短新進員工的訓練磨合期,一般人員需要3~6個月培養,而擁有iPAS的人則可能1~2個月就能馬上上手。目前微星科技在有電磁相容專業人才需求時,除了積極接洽iPAS獲證者,也表示出優先錄用的高度意願。「iPAS幫我們節省了很多訓練時間。」謝永強協理補充,因此也讓他傾向在聘用擁有iPAS的人才時,在職權範圍內提供更好的條件。
「人才培養對企業而言是投資,也是成本。」微星科技人資發展與知識管理部經理張繼方也指出,有了iPAS工具,提供選才時判斷的基準,當既有員工在專業上需要加強時,鼓勵員工報考iPAS培訓與證照考試,相當於由外部機構分擔協助完成了培育的工作。

【在職再培訓,專業和熱情都升級】
除了謝永強協理本身積極鼓勵部門員工參與報考,有一位資深經理甚至為了帶動團隊士氣親身報考,同仁們也回響熱烈,目前部門內已有15名同仁報考電磁相容工程師中級能力鑑定。

謝永強協理也自信地說,未來甚至考慮未來將iPAS列入升遷門檻,「在職場中待久了,這些專業知識和理論都需要重新複習、再提升,透過課程加強重點說明,對吸收和複習都更有效率。」雖然MSI向來致力於人才培育與員工能力的增進,在技術研究上具備高度專業,但透過考試幫助他們溫故知新、提升對細節有的關注,在員工的職涯中不只多了一張證書,未來也更有競爭力;謝永強協理也直言,在職場待久了難免會疲乏,透過iPAS的肯定,讓他們對自己的專業多了更多成就感和信心,未來對工作將更加投入、充滿熱情!

經理
劉佩儀
品元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食品品保工程師
iPAS驗證過的專業,引領食品產業創新
產業不斷翻新,從科技面到法規面都快速變化,如何帶動企業的學習文化,不只與時俱進,還能走在客戶前面、引領產業創新?從iPAS食品品保工程師能力鑑定開始,品元實業大力打造企業學習文化,讓員工成為認證過的「師」級專業人才,也開啟品保與研發跨領域共同成長之路。
--------------------------------------------------------------------------------------------------
當「食品研發」走進顧客生活中,不再是冰冷生硬的技術詞彙,而是一份貼心有感的味覺體驗。還記得去年寶可夢紅遍全台,手搖飲料業者順勢搶搭熱潮,短時間內就推出珍珠寶貝球,一時成為最具話題的熱門商品,幕後的研發功臣,就是致力於食品質地的創新與新口感的設計,以創新的做法在傳統食品上做變革的品元實業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於食品原料進口貿易、食品預拌粉的專業研發生產,掌握全球產品脈動、整合各項技術的平台,提供多元化的支援與服務。。不只是手搖飲料加盟總部,從連鎖賣場、便利商店的烘焙食品,中央工廠到精緻咖啡廳裡的鬆餅點心,都有來自品元的產品。

從食品原料出發,聆聽客戶需求,提供客戶季節新品提案企劃,為客戶量身打造,創新產品新食感,改變傳統繁瑣的製作流程,增加產品操作便利性為訴求,賦予食品新價值。超強創新實力的背後,靠的是品元對專業的高度重視。
「我們把自己公司內部定義為一個人才庫,從品管、研發到商品甚至業務,都是食品相關背景,在服務客戶和產品設計上相互支持。」品元實業資深協理劉佩儀表示,品元格外重視員工的食品安全、科技專業,還特別設置了「食安專員」的職務,為原料、產品內容與標示等各項有關商品法規的問題進行把關;而在食安風暴之後,公司注重品質和法規安全性的特質,反而更受客戶青睞。

【看好iPAS認證人才,提供最高$5,000加薪】
「以往食品產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聚焦在產品開發,近年則因為食安事件頻傳,對於法規、標示、物料管理等都有更多要求。」品元實業商品部經理程秀娟說明。由經濟部推動的「經濟部產業人才能力鑑定(iPAS)」將「食品品保工程師」列入13項「師」級人才專業鑑定之一,更獲得公司的高規格重視,除了規劃現職員工凡獲證者提供$3,000~$5,000的加薪,並列入升遷加分條件,也列入新聘用時的優先錄取條件,更積極從iPAS人才資料庫選才。

「目前學校並沒有品保和工廠管理的專門科系,iPAS食品品保工程師的考試包含了食品科學、食品法規等實務工作需的知識技能。深入了解,我們發現iPAS是真正和產業、和工作連結。而iPAS著重實務學習的特質,能縮短新人培育所需的時間;對於已經從業較久的資深員工,除了提升他們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並更新最新的法規知識,有了這張具公信力的證明,更肯定他們在食品產業的專業和重要性,在提供客戶諮詢建議時也更具說服力。」

【專業升級,帶動企業學習文化】
為了鼓勵員工積極報考,品元除了在公司內備有相關參考書籍,也給予相關培訓課程和考試報名的費用補助,更因此開始在內部推動「學習圈」,延伸和輔大的產學合作,針對要考試的內容與國際產業脈動,在老師帶領下以跨單位共同學習的方式,分組進行議題研究、研究國際論文,並寫成專文投稿在期刊上發表,在公司內部形成樂於精進、跨界學習的文化,落實產學合一的目標。同時,由於食品品保工程師的考試項目涵蓋「品保」和「研發」領域,跨單位組成的學習圈不只讓跨單位同仁們有更多協作熟悉的機會,也讓品保和研發、商品相關部門的同仁有機會接觸到不同專業,個個領域相互學習成長。

「過程中我們發掘出更多正向的影響。以前大家在工作上都是靠前輩經驗傳授,但因為準備考試,發現更多之前沒有學習到的細節和原理,充分自我提升,對員工自己也是很好的肯定。」商品部經理程秀娟補充。

【iPAS提升專業,獲得競爭力「超值」回報】
公司內部報考踴躍,反映出品元同仁們積極提升自我專業的企圖心,連擔任商品部經理的程秀娟自己都帶頭參加考試,「在考場上也遇到蠻多客戶的。」她笑著說,不難發現這張證照已經成為食品產業的新焦點。

已經在品元擔任研發專員一段時間的陳虹穎就認為,在日常的研發工作之外有機會可以學習品保的內容,雖然辛苦,但卻收穫滿滿。原本就負責食品法規服務的食安專員林慧臻則是原本以為可以輕鬆準備,沒想到卻還是必須下足功夫。「學生時代學到的檢驗方式就那幾樣,如今日新月異,雖然因此必須更努力學習新資訊,但也覺得自己更精進,在工作上自主檢驗的領域也很實用;而且有了這張證明,不管是對公司同仁的內部訓練,或對外項客戶說明溝通都更有說服力。」

即使吃力,所有同仁還是一致認為辛苦得很值得,不只因為能獲得一張為專業加分的證明,更重要的是準備考試的過程所帶來的知識翻新、領域拓展,還有打從根本奠定的「求知」心態,都將是未來深化職涯最珍貴的能力;為個人、為企業能在產業中持續引領創新,增添更多動能!

執行副總裁
李勘文
南僑集團
食品品保工程師
南僑集團—全員愛學習,借力iPAS打造未來人才
「我們已將iPAS證書列為人才招募的一項加分標準,同時也鼓勵在職同仁再進修,重拾書本、階段性考取證照,這也在公司內部形成一股正向的影響力。」南僑集團執行副總裁李勘文提到公司對人才與員工能力提升的看重,事實上,這也立基於南僑本身的學習型組織文化,更是集團因應未來發展的「超前部署」。

【學習型組織文化 一甲子的基業根本】
成立超過一甲子,事業體橫跨家品、油脂、冷凍麵糰、急凍熟麵、常溫米飯、便利食品、冰品及餐飲事業的南僑集團,歷經時間淬煉,成功在食品產業佔有一席之地,致勝關鍵之一,就是來自於集團的學習型組織文化。

李勘文指出,產業不斷翻新,從科技面到法規面都快速變化,食品產業面對未來需求,不僅產品研發、生產要因應市場不斷創新、轉型,品保、品管更已是基本要求。

103年食安風暴後,南僑在每個工廠都配置了食品技師,更在總部成立由十幾個員工組成、每個人都擁有食品技師資格的食品安全辦公室,為原料、產品內容與標示等食品安全相關項目加強把關;工學院背景出身的李勘文,更重返校園去修食品科系相關學分,一次考取食品技師資格,藉此以身作則、鼓勵同仁:「他們都是食品科班出身,又比我年輕許多,我做得到,他們也一定可以。」

【鼓勵學習 讓iPAS為未來加值】
如果說「食品技師資格」是南僑員工的基本盤,那iPAS證書就是每個人的加分題;南僑將iPAS證書列為內部持續推動的學習目標,鼓勵員工從初級開始,逐步進階、挑戰自我。而李勘文的以身作則,果然也帶起全員的學習力,歷年來,在品保、研發部門就有二十幾個人考取iPAS認證。
李勘文強調,公司的企業文化就是推動員工學習、提升自我,因此這不是一個「比拼」賽,而是從支持、鼓勵的角度出發,對於取得證書的同仁一定會公開表揚,讓大家一起分享他們的榮譽與成就,同時這絕對也是員工未來升遷的考量標準。

來自食安辦公室、擁有保健及品保工程師初級兩張證照的蔡佳玲表示,她在唸研究所時在老師鼓勵下考取第一張證照,進入職場後發現,為考試準備的知識,對工作應用上幫助很大,因此隔年再接再厲考取第二張,也設定目標,繼續為「晉級」努力;張玉芝則是在工作多年後,因公司鼓勵重拾書本、考取證照,她說,多年來一直專注工作,有些不常碰到的基礎知識,需要重新翻書確認答案,準備考試的過程讓她溫故知新、觸類旁通,如今在做檢驗值、特徵判斷時速度更快,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展現學習力 帶動員工與企業共同成長】
南僑人力資源處資深經理陳澤泰表示,因應企業的學習文化,公司徵才時會以「學習型」人才為優先,希望找到求知慾及學習動能強的人。而iPAS把產學資源拉得很近,在各大人力銀行網站也設有專區,讓人資很容易就找到獲證的食品相關科系畢業生資料,不需要像大海撈針。他強調,在任職前就擁有證照的應徵者,也是讓公司印象深刻的,代表有進取心,對自己的未來有想法與規劃,符合公司要的「學習型」人才特質。南僑集團品保、研發及食安等從業人員取得專業證照比例達45%,其中食安辦公室人員取得證照比例更高達100%。

李勘文說,自己加入iPAS食品品保工程師專業委員會後更深切了解認證對產業育才的重要性及必要性,這也與南僑的人才輪調制度及學習型組織文化契合,在開啟品保、研發跨領域同仁共同成長之路的同時,也促使其他生產相關同仁積極參與專業認證資格,為未來工作輪調或自我提升做準備,整體而言,是為員工及公司成長帶來加乘的效益。

總經理特助
林義閔
龍成塑膠廠股份有限公司
塑膠材料應用工程師
iPAS建立產業實務篩選標準:鑑別職場人才高良率,推動企業專業力
塑膠射出或許不像電子或科技業是耳熟能詳的「高知名度」產業,但超過六成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物品、電子業乃至長照業輔具,全都依賴塑膠射出來製造,這低調的傳統製造業也正透過經濟部產業人才能力鑑定(iPAS)進行技能標準化調升,將選材評估、技術開發、檢測驗證…等服務推上更高的標準,為國內產業發展帶來新氣象,打造產業新亮點。

【技術人才斷層拉警報】
「這是餅很大,但門檻不高的紅海」身兼龍成塑膠總經理特助及二代接班人的林義閔這樣形容伴隨他成長的產業。位於臺中清水的龍成塑膠成立35年,目前員工近30名,從早期單純以音響喇叭為主,到今日跨足更多元、多變的消費性電子產品,龍成順應市場需求朝少量多樣化發展,漸漸轉變為客戶提供塑膠製品代工服務的專業塑膠射出廠,但一如其他同業,龍成正面臨40至50歲以下技術與人才斷層的挑戰。

塑膠射出就業門檻有多低?只要有工科背景即可從事。然而塑膠射出業卻被迫和許多台灣的其他製造業搶奪人力資源,不僅在中高階研發或生產人才面臨招募困難,除此之外更遇上年輕學子學用落差大及跨國競爭激烈等日益嚴重的問題。

【產業實務標準化,技能掛保證 】
林義閔觀察老師傅們的技能專業難以複製傳授,且經驗值亦多僅限於自家業務,不夠全面化。他積極參與民間單位培訓課程以取得更多資源,累積三、四百小時進修時數後,對於塑膠專業頗有心得。

他認為iPAS鑑定考試搭配專業訓練課程效果最佳,不僅提供結合理論與實務的產業標準值,大大補足了知識面的不足,也大幅度提升了專業技術面的層次,藉由系統化的學習讓員工們比過往自行摸索的經驗值來的更加專業及完整。他不但自己報考,也以「允許工作時間上課」及「通過iPAS加薪一千元」鼓勵員工進修報考。他放眼公司整體的長期發展,希望在為公司帶來更多的可能性之餘,更推動員工增強自我能力,期待為公司、客戶及員工一同創造三贏的局面!

iPAS鑑定考試內容,扣合產業實務命題,全國平均通過率約24%,具高鑑別度與公信力,然而不論龍成塑膠員工報考射出成型工程師或塑膠材料應用工程師,平均通過率都超過50%,表現亮眼,林義閔更進一步表示將同仁iPAS證書放在會議室中,可讓客戶看到企業競爭力與員工技能保證。

【iPAS能力鑑定聚焦產業專業核心能力】
儘管塑膠射出偏重技術,由射出作業員、師父到科長的職涯發展單純,工作一做就是十年,林義閔說,這是一個需求永遠不會消失的行業,只要保有持續學習的心不斷精進,時時注意產業所需為自己增能,就會是產業裡炙手可熱的人才。
如通過塑膠材料應用工程師初級能力鑑定的楊志聰擔任業務,以往因不懂技術而接到無法生產或間接造成成本提高的訂單。他為準備iPAS認證考試而外訓上課,利用假日讀書,最後通過並取得iPAS證書。他變得熟悉生產技術,能引導客戶以較易量產方向開發產品,提升產線順暢性,提高良率與品質。

林義閔說:「擁有iPAS能力鑑定認證的皆為產業中的佼佼人才,不僅有專業知識作為基礎,更為實戰經驗掛上保證。」他樂見更多塑膠射出企業加入iPAS認同的行列,不論是優先面試/聘用/加薪獲證者或是鼓勵員工報考,皆可以共同提升台灣塑膠產業的整體專業力及競爭力。
特助
鄭韋治
昕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3D列印積層製造工程師
致力推廣陶瓷螢光原料!昕達光電人才政策:優先聘用iPAS獲證者!
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環保意識的抬頭,更節能且壽命更長的LED固態白光照明,已經逐步取代了傳統的螢光燈及白熾燈,不過由於目前主流的矽膠螢光體功率較低,衰減量也相當快,所以光電業界都積極在研發次世代的螢光體材料,其中最具未來發展潛力的,當屬陶瓷螢光晶圓及晶粒的專業製造廠──昕達光電。

【優先任用通過iPAS認證的人才】

擁有多項專利,且在國內外創業競賽拿下佳績的昕達光電,主要客戶是汽車製造廠,光是提供比亞迪的車燈材料,目前就有超過100萬輛在使用,更重要的是,截至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輛車因為車燈出了問題而被召回維修,品質非常穩定,深受客戶信賴。也由於昕達光電所提供的是高功率型的產品,追求品質是第一優先,所以無需在以量制價的紅海競爭市場與其他同業廝殺。
「跟矽膠比起來,陶瓷能夠承受更高的功率,穩定度也更高,因此在車燈市場日益受到重視。」以自己的研究成果投入創業的鄭韋治特助,是昕達光電的靈魂人物,由於這是非常新的光電材料,所以就連他自己也經過不少學習與實際演練,才終於成功地造就出陶瓷螢光晶圓,無論是配方調製、3D列印塑形、線切割,到最後端的封裝測試,鄭特助全都能夠一手包辦,市場上能夠像他一樣參與整個製程的人才實在不多,因此他也坦言昕達在發展過程中最需要補強的就是研發製造的人力。

【藉由iPAS拉高營運目標】

昕達光電的創始團隊原本只打算以學校體系的研究室作為基礎,用少少的人力支應客戶的需求,幸而連二年(2021-2022)爭取到iPAS企業數位人才實作培育補助的計畫,人才的培育才因此有了逆轉的變化。「培訓課程就照著iPAS機制去進行設計,產官學三方共同養成新世代的光電人才。」鄭特助表示,經過iPAS計畫2年的洗禮,昕達光電的技術更加完善,也有充足人力能夠滿足各個客戶的不同需求,因此明年預計可以擴大量產規模,並且能夠切入的領域也會更加多元。
從實際的數據來看,昕達光電在加入iPAS企業數位人才實作培育補助計畫之後,前來實習的學生畢業後留任率拉高至50%,當然昕達光電也提供續聘加薪20%的獎勵,讓經過培訓的人才能夠安心留下來貢獻所長,進而大幅縮短尋求人才的時間。因此,鄭特助也宣示昕達光電未來將會優先面試聘用具iPAS證書者,若往後有新人錄取,也將採用以iPAS考試架構為基準的新人訓練內容。

【陶瓷螢光晶圓未來將成主流】

在陶瓷螢光晶圓及晶粒的製造過程中,最迫切需要的就是懂3D列印的人才,因此iPAS「3D列印積層製造工程師」認證就成為人才培育的首要目標。另外,發光體的顏色效果也是一門學問,所以昕達光電也相當著重人才的色彩學能力,因此同步推動學生及在職員工報考了「iPAS色彩規劃管理師」證照。
儘管昕達需要的是陶瓷3D列印,不過由於基本的操作流程與一般材質的3D列印沒有太大區別,關鍵差異只有在原料的部分,所以在準備3D列印工程師認證考試的過程中,就可以對人才能力的提升帶來很大的幫助。
「推廣陶瓷螢光晶圓是昕達的使命。」目前發光體有兩種主流的作法,一是矽膠加螢光粉,二是陶瓷加螢光粉,然而學術研究出身的鄭特助,認為陶瓷材料取代現行的矽膠已是發展中的趨勢,因為在同樣的連續2萬小時發光測試下,矽膠材料就達到了500小時衰減量,然而陶瓷材料在經過2000小時依舊保持98%的超高功率。一經對比即可發現陶瓷的競爭力有多強大。況且,人類對燈光產品的效率只會一再提高,就拿車燈來說,這是攸關行車安全、人命保障的大事,品質絕對馬虎不得,因此鄭特助也預期在不久的將來會有越來越多車廠使用陶瓷原料,透過iPAS機制來養成人才的情況下,昕達光電勢必能夠在這場材料的世代交替中占有絕佳優勢。

總經理
蕭耀貴
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
塑膠材料應用工程師
協助企業解決學用落差痛點,塑膠中心攜手iPAS打造育才一條龍模式!
「塑膠產業博大精深,就連其他領域也都或多或少會跟塑膠有所連結,為這些企業解決技術及人才培育等相關問題,就是塑膠中心成立的宗旨。」在塑膠中心服務多年的蕭耀貴總經理,一提及台灣的塑化工業發展就有滿滿熱情,在他眼中,塑膠已非昔日「生產家庭用具」、「會對環境造成破壞」的傳統印象,而是進入高質化、永續化階段的新興科技產業。

【教育訓練+認證考試+媒合人才】

塑膠中心在成立之後,便一直致力於「技術研發」、「檢測驗證」、「管理輔導」、「知識發展」等四大目標,其中的知識發展指的就是專業的傳遞與人才的培育。為了滿足塑膠產業的人才需求,塑膠中心很早就開設了各式各樣的課程,包含材料、加工、模具等不同種類,讓廣大的從業人員可以跟上最新技術、提升專業能力。
「很多企業老闆都來反應過,找進來的人才在技能方面有落差,所以我們在提供教育培訓之餘,又再多了認證的服務。」蕭總經理表示,台灣的中小企業大多沒有時間能夠等人才慢慢成長,因此在徵人的時候會特別看重過往經驗及專業技能,然而真正錄取了之後,往往會發現人才的表現不如想像,所以塑膠中心才會以協助考取認證的方式來增加人才的辨識度,並且與iPAS平台展開合作。就現況來說,塑膠中心與iPAS共合作了有4項認證,包含塑膠材料應用工程師、複合材料工程師、配管監造工程師〈以上為自辦〉,以及射出工程師〈iPAS採證〉等。
另外,在產學合作方面,塑膠中心則與超過13所大學有密切往來,為了方便莘莘學子準備考試,中心除了邀請經驗豐富的業師來補強學生們的基本能力之外,也規劃了iPAS認證考試相關內容的課程,因此考生的獲證率也有感提升,達到40%~50%,優於全國平均水準。
蕭總經理強調,每年透過塑膠中心報考證照的人相當多,光是iPAS採證的塑膠材料應用工程師,就有超過千人報名,藉著教育訓練、認證考試、媒合人才的一條龍連貫作法,對於產業育才困難的痛點確實大有助益。

【iPAS的高辨識度有利於企業徵才】

iPAS的人才培育及考照制度,對產業來講有很大的幫助,一經實施,包含實習的學生及在職員工,都可以對業界的脈動有更深一層的認識,而且評鑑的內容直接就與現場實務工作高度相關,所以對受訓的人才來說,不僅目標很明確,而且未來職涯發展方向也相當清楚;對企業來說,則可以透過辨識度相當高的認證來篩選合適的人才,因此甚至有企業在與塑膠中心合作育才之後,直接將整套制度引進公司,要求中低階主管要通過iPAS初級認證,高階主管則需要拿到中級認證,結果整間公司進步速度變得飛快,內部的學習氛圍也相當好。根據蕭總經理的觀察,拿到iPAS認證的獲證者,的確在求職的時候會具有相當大的優勢,光是履歷刊登在iPAS的人才庫中,就會有2、3間公司的面試邀請上門,這也就表示獲證者可以擁有選擇工作的主動權。

【塑膠產業的未來無可限量】

「同樣是塑膠材料,價值卻可以大不相同。」透過育才鏈的建立,塑膠產業將能越來越壯大,蕭總經理以實際的例子說明塑膠產業的變革,原本台灣主力是生產PP材質的塑膠用品,價值不高且市場相當競爭,然而若是做成硬式隱形眼鏡,售價立刻就能多兩個零,要是進一步做成眼睛裡的水晶體,那價值就不只千倍萬倍了。
有鑑於高質化及永續化發展的趨勢已然成形,塑膠中心戮力協同國內企業進行轉型,像是建立永續材質圖書館就是很好的例子。「我們將國內塑膠、金屬、木材、農業廢棄物等回收料都蒐集起來,讓品牌商可以直接上網尋找如質又如量的環保材料,進而滿足國際ESG的要求。」蕭總經理自信地說,塑膠中心在獲得iPAS認證的支持後,將能帶來源源不絕的人才,進而讓整個產業走向國際、持續發光發熱。

董事長
許文憲
哈伯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工具機機械設計工程師
哈伯精密:iPAS認證提升工具機機械設計人才的價值
創立於1981年的哈伯精密,是工具機領域的溫度補償第一把交椅,冷卻溫控系統獨步全球,與半導體、電子業、印刷電路板等產業都有合作,歐美及日本的前十大企業,幾乎都是哈伯的客戶。由於溫控技術已經做到可以控制在正負0.05度C的精密程度,因此就連瑞士的鐘錶加工產業也來向哈伯採購冷卻機,全球市占率也長期高居世界第一,堪稱是台灣之光。

【全球溫控設備產業龍頭】

「經濟部為了鼓勵我們中小企業,特別設立了卓越中堅企業獎,哈伯在第二屆就拿到了這份殊榮。」哈伯公司董事長許文憲表示,公司在電子相關產業穩居龍頭地位之後,也開始面向能源、醫療等新興產業拓展。同時,落實環境保護的研發方向,也讓哈伯成為業界首家推出CO2自然冷媒冷卻機的廠商,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R407、R410A的機種,一舉奪下2016台灣精品獎。更難得的是,哈伯的冷卻機百分之百在台灣自製,並且為了趕上日本大廠的高規格要求,許董事長就連公司的日常管理都確實做到日系管理的「整理整頓」原則,讓全體同仁適應嚴謹的生產環境,所有小細節都不輕易放過,所以才能攻進日本、瑞士等要求相對較高的市場。「其實在進攻日本的時候,我們遇到了不小的問題,蹲了10年才終於有所突破。」許董坦言,日本業者不僅對產品的品質要求很嚴格,甚至就連生產過程的SOP也不放過,外觀烤漆、製程管理、耐久性測試等,全都被打槍,前後整整花了10年調整改善,才終於在日本站穩腳步,如今也成為MAZAK、MAKINO、OKK、KOMATSU等日本知名工具機大廠的冷卻系統主要供應商。在試圖打入日本市場的那段時間,許董深刻體會到專業人才的重要性,整體的人才素質更是必須進一步提升,因此他開始廣泛地招兵買馬,後來還與學校合作,藉著提供實習機會的方式,讓學生從實作中累積經驗,而哈伯也能從中挑選優秀人才予以留任聘用。

【少子化趨勢帶來缺工危機】

「冷卻機的研發人才不容易找,近年來少子化又持續加劇,導致徵人又更加困難。」許董表示,少子化不僅讓企業難找人,就連學校端也面臨招生危機,近年陸續聽到幾所私校走入歷史,令人不勝唏噓。面對這樣的挑戰,哈伯提出應變措施,一方面吸引周邊中高齡的人才加入,一方面鼓勵內部同仁考取iPAS經濟部產業人才能力鑑定的證照,擁有證照的人才也優先面試,並提供更為優渥的就職條件給獲證者。身兼「台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的許董,認為過往工業2.0或3.0的階段,社會風氣傾向於苦幹實幹的勞動模式,但隨著科技的進步與工作型態的改變,現在年輕一輩的工作者更有自己的想法,也對工作有更高的期待,因此在進入工業4.0智慧製造的階段之後,許董就非常鼓勵年輕人要努力考取證照來替自己的能力背書,尤其是國家認證的iPAS更是值得列為首選。

【iPAS認證在手,優質工作隨你挑】

許董強調,只要願意好好學習、好好訓練,並且順利考取iPAS證照,那麼今後就不是人才站一排讓公司挑,而是渴求人才的公司會排隊來爭取。為了鼓勵產業人才自我要求、積極考證,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祭出了獎學金的利多,同時也與幾所典範科技大學合作,攜手協助學生考取iPAS證照。「企業提出人才需求→與學校合作共同培育→鼓勵人才報考iPAS認證→獲證人才回到公司任職→人才企業同時成長」,這個脈絡的建立,就是許董串聯產官學資源的主要目標,當然也會是哈伯未來尋求優質人才的重要管道。「你不一定要有證照,但有了證照之後,未來的路可以走得更寬。」許董不忘鼓勵年輕勞工認真準備考證,比方說一張工具機機械設計工程師的證照,不僅可以增加更多負責新專案的機會,而且薪資待遇也一定會水漲船高,況且證照是會跟著一輩子的,只要一證在手,在運用專業能力執行工作遊刃有餘之際,當然也能更餘裕地規劃自己的職涯發展。
執行長
曾怡璇
宇宙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行動應用企劃師
輔導實習生開發專業親子諮詢平台 宇宙製造藉iPAS之力挖角親子教育人才
宇宙製造是一個相當獨特的新創團隊,在桃園市政府的協力輔導下,短短時間已經有了可觀的成果,除了推出線上線下的親子教育服務及產品之外,甚至還在NASA黑客松桃園區域賽獲得佳績,代表台灣與全世界的好手一較高下。創意滿點、實力堅強,這就是宇宙製造的最佳寫照。具數位行銷背景的曾怡璇執行長,以及陽明交大博士生呂翰霖營運長,兩位是宇宙製造的共同創辦人,一位負責對外公關,一位負責內部研發,天衣無縫的搭配造就了「polakids親子教育app」、「波拉星玩中學」及「Parenting run教養陪跑」等符合現代家長所需的服務。

【透過做中學來提升專業能力】

「藉由經濟部產業人才能力鑑定(iPAS)企業數位人才實作培育補助計畫,我們招募5位實習生組成團隊,實際動手開發一個能夠真正運營的平台-Parenting run教養陪跑,結果不但很成功,而且教養陪跑諮詢服務已經順利進入市場驗證階段。」扛起技術擔當重責的呂營運長表示,宇宙製造自成立以來,便與元智、中原等大學有密切的產學合作,包含像是polakids親子教育app,就邀請中原的特教所及教研所這兩個系所的教授提供專業協助。為了協助實習生團隊完成開發計畫,宇宙製造規劃了行動應用、色彩學、UI及UX使用者體驗等相關課程,並以考取iPAS「行動應用企劃師」、「色彩規劃管理師」二張證書為目標,指導及陪伴實習生透過「做中學」來提升專業能力。「Parenting run教養陪跑」平台,主要服務就是提供孩子教養的專業諮詢。曾執行長認為,為人父母者,都是生了孩子之後,才開始學習如何成為稱職的父母,過程中大多是邊問邊學、邊碰撞邊修正,因此經常會落入父母子女雙方都精疲力盡,但教養效果卻相當有限的窘境。為了解決父母的難題,Parenting run教養陪跑應運而生,讓父母能夠即時在線上得到專家的陪伴及指引。

【個人經驗的延伸】

孩子的教養是一門專業,提出疑問、向外求援並不是什麼沒面子的事情,而且為了孩子的未來,尋求專業的教養建議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身兼母親身分的曾執行長,非常了解新手父母的痛點,同時也對台灣缺乏諮詢風氣感到憂心,在討論教養陪跑的服務定價時,她就提出了降低門檻的想法,最後定案也落在30分鐘600元的平價水準,讓需要幫助的父母可以在沒有負擔的情況下享受專業的諮詢服務。另外,從小就有感覺統合問題的呂營運長,則是將個人的成長經驗加入了服務的開發之中。「像我一樣因為過動、失控,無法專注學習,因此被老師放棄的小孩一定還有很多,希望我們這套系統可以幫助到他們。」呂營運長指出,許多家長在孩子出現學習異常時,往往不明白出了什麼狀況,所以會選擇忽略,或是強硬要求孩子改正,結果不但錯過引導孩子走向正軌的黃金時間,也徒增親子間的衝突。透過教養陪跑的專業諮詢服務,家長們可以學得正確的親子教育方式,而且此項服務採用的是線上一對一視訊諮詢,所以可以跳脫區域的限制,讓偏鄉的家長也能夠輕鬆尋求協助。

【為台灣的親子教育環境盡一份心力】

教養陪跑平台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開發過程,讓各有專長、各有想法的實習生們,都有了長足的進步,逐步完成預約、視訊、金流等功能都完備的平台系統,真的非常不簡單。「iPAS人才培育計畫讓我們夢想成真。」曾執行長感動地說,就是因為參與了iPAS企業數位人才實作培育補助計畫,宇宙製造才能夠拓展出更多可能性,並且讓「親子教育數位轉型」的夢想得以落實。本次計畫中的5位實習生,除了2位要繼續升學之外,其他3位均有意留在宇宙製造,一起為台灣的親子教育盡一份心力,留任率可說是高達100%,相信這是因為兩位創辦人對於親子教育的使命感引發人才共鳴,才能寫下如此高的留任率紀錄。親子教育這條路不容易走,尤其是少子化影響日益加劇,父母對於孩子的教養會更加在意,所以在與家長溝通時往往需要多一點耐心。宇宙製造初出茅廬,透過結合iPAS機制所孕育出來的產品也才剛要問世,前方還會有各式各樣的挑戰,但相信在二位共同創辦人的堅持下,宇宙製造定能為台灣的親子教育環境開拓出更寬廣的未來。



銷售總監 (時任)
林昇平
馬路科技
3D列印積層製造工程師
歡迎青年學子取得IPAS這把鑰匙,優先進入3D行列
我們馬路科技是在21年前就成立了,那我們一直是在研發製造這端,協助台灣的企業,做企業的創新跟提升製造效率,那所以其實以3D列印來說,我們從早期的快速成型,也就是RP,在20年前我們應該算是國內的先驅跟目前的領導廠商,所以我們跟台灣的一些主要的、在各行各業領導的企業裡面,我們都是他們很好的夥伴。

經濟部在推動iPAS關於3D列印工程式的部分,我想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那我要鼓勵我們所有的青年學子們,有機會呢,就參與這項認證。

經濟部幫我們把關,對於我們招聘新人是非常有幫助的,當然這意思就是說,在我們這個相關行業,如果看到我們的青年學子有通過這項認證,那我想,應該可以拿到一把鑰匙,優先進入我們這個行業。

目前配合工業4.0,或者是我們過去稱的生產力4.0,我想,這些事情都正在發生,坦白說以我目前看到我們台灣的起步是有點慢的,所以我們更希望在從學校、從政府政策,當然還有學生個人,可以更積極的接觸新的科技,包括3D列印這類的新的科技。

除了本身的就業的競爭力可以提升之外,我想整體提升之後,對於台灣的整體競爭力是非常重要而且非常有幫助的,所以我們也希望有志在新的科技發揮自己理想抱負的青年,可以加入我們馬路科技。
先進電磁技術處副處長
曾斌祺
華碩電腦
電磁相容工程師
不斷的學習,不斷給自己一些設定目標、完成目標
電磁相容工程師事實上就是負責華碩各系列的產品,我們有手機、Notebook、有平板、有手錶,那這些產品在各個國家全球上市之前,它得通過每一個國家各自的法規。這一門學科倒是還蠻複雜的,它包含了數位電路、類比電路,甚至大家比較害怕的電磁學,甚至到天線領域,這些東西事實上在電磁相容這一門科目裡面,都是必要的,事實上它是一門比較共同的科目。

iPAS這種能力鑑定,其實對我們在面談新人來講事實上就我剛才講的,如果他有這樣的動力去學習,例如說參加這樣的考試、專業能力檢定,對我們來講在面試的部分它提供了另外一個管道,讓我們去找比較有動力的新人,當然對我們來講是一個非常好的加分效果,我們就會知道這個新人確實,他有這方面的學習動力,在職場上面事實上我們得一直讓他自己有不斷自己充實自己的能力,因為即便是現在的工程師、已經在業界的工程師,我們也還是會一直鼓勵他去學新的,不只是在學校裡面,怎麼去讓自己是隨時充滿衝勁、鬥志,不斷的去學習,因為事實上創新的IDEA、創新的功能、創新的產品,永遠都不斷地在發生,我們的產品也是得跟世界第一流的廠商做競爭,今天APPLE、SAMSUNG、HP、DELL,這些品牌都是我們的競爭廠商,所以不斷的學習,不斷給自己一些設定目標、完成目標,這個對於進到這家公司或是想要進到華碩的人,我想對於每一個新人來講都是非常重要的。
董事長
陳宏欽
驊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線設計工程師
驊陞科技:人才養成是企業發展的重要關鍵!透過iPAS網羅優秀人才
驊陞科技集團(6272),自1990年起多年來深耕於機電整合與環保綠能的技術研發與製造,並不斷創新突破,目前擁有連接零組件、無線零組件、光纖零組件及汽車電子四大產品事業。市場橫跨電腦、通訊、消費電子、汽車產業等領域,銷售地區橫跨亞洲、歐洲及北美,2021年產品銷售比重為連接器(I/O&PCB介面類)55%、汽車電子45%,並積極發展IoT 物聯網(元宇宙)及智慧醫療相關應用,提供完善方案及系列化產品,成為客戶最佳的合作夥伴。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根基】
「33年來,驊陞科技一直都在追求進步,所以聘任合適人才的行動未曾中斷過,因為我始終深信企業的發展與人才的質量是畫上等號的。」驊陞科技董座陳宏欽是充滿熱情且實事求是的企業領導人,在他眼裡,人才是公司永續發展的過程中絕不可或缺的重要關鍵,因此多年來他一直堅持「公司賺100元就拿30元出來與全體員工共享」的原則,與員工共同經營、共享成果,讓每一位同仁都願意在崗位上盡心盡力;同時他也多管齊下不斷為公司攬進優秀人才,其中一個令他最為安心、最為信賴的管道,就是經濟部的iPAS產業人才能力鑑定平台。

身處變動快速的科技產業鏈,陳董事長非常明白「停頓就是退步」的道理,因此他直言驊陞絕非滿足現狀停滯不前的公司,挑戰與突破就是營運日常,尤其近年來驊陞啟動了智慧醫療及高速傳輸兩大區塊的市場開拓、大數據伺服器及儲存器的高速傳輸解決方案和物聯網的連結等等。加上 無線通信、智能汽車等範疇的介入,每一項都涵蓋了不同的產品與技術,在在都需要符合需求的新血加入。

「當企業在發展的時候,人才永遠都是不夠的。」求才若渴的陳董事長,一方面在市場中尋找技術成熟、擁有經驗的人才,一方面則與學校單位配合,提供實習場域及工作機會,讓求學階段的學子能實際接觸到產業第一線所使用的設備,並且在畢業之後能隨即進入職場,成為新的生力軍。

【iPAS認證是自己一身本領的絕佳證明】
12年前,驊陞與景文科大電資學院院長陳一峰博士正式展開合作,攜手培育新世代的科技產業人才,陳院長除了滿足產學兩端的需求,扮演起中間的橋樑角色之外,也大力推動iPAS認證,鼓勵學生在進入人生的下個階段之前,就先把相關認證考起來,讓自己的本事能取得有力的認可,藉以大幅提升受到錄用的機會,更重要的是起薪有機會優於市場平均值。

「一開始入職的薪水就比其他同班同學高了有20%左右。」幾位拿到iPAS認證的驊陞同仁,不約而同表示自己來到驊陞不僅有較為優渥的薪資,並且還得到老闆及主管更多的信任、擁有更大的表現舞台,當然也就得到了自我實現的成就感。

目前驊陞共有11位來自景文科大的同仁取得了iPAS認證,另外2位實習生也同樣順利通過考試,陳院長認為這只是剛開始,接下來還會擴大到龍華、逢甲等學校,引進更多元的人才,同時進一步加深與iPAS平台的合作,建立起產官學一氣呵成的人才培育管道。

【與員工一起進步,共同經營、共享成果】
「進來驊陞之後,通常一待就是好多年,我們是真的像一個大家庭。」陳董事長感性地表示,公司提供了非常多福利給同仁,最重要的是願意充分支持每一位同仁放大格局、突破自我,像是主動報考iPAS認證,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事實上,拿到認證的同仁都認為iPAS的考題「相當具水準」,應考時除了要有萬全的準備之外,也必須得有一些實務的經驗,才能順利過關。也正因為如此,才能更顯示出iPAS鑑定人才能力高下的公信力。

基於「肯定積極態度」、「鼓勵員工進步」的原則,陳董事長不僅拉高薪資水平,讓已獲證的社會新鮮人在初入公司任職時能憑藉所取得的iPAS認證獲得優於未獲證同儕的薪資基準開始工作,並且更進一步要求各事業處高管主動出擊,全面展開與iPAS平台的合作,共同為產業人才的培育努力。

資安科技研究所所長          數位教育研究所所長
何玲玲、張育誠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資訊安全工程師
資安科技研究所X數位教育研究所—以iPAS能力鑑定加乘,打造值得企業信任的資安人才庫
2021年,蔡英文總統首度證實台灣是國際上數一數二的「資安攻防熱區」,不僅被《經濟學人》認定為地表最危險的地方,同時更是國際資安第一線的練兵場。為此,政府推出了「資安及國安2.0」戰略,持續強化組織,落實法制,培養人才,支持產業,期盼能建立堅韌、安全、可信賴的智慧國家。

面對產業龐大的資安人才需求,資策會責無旁貸,組織內資安科技研究所與數位教育研究所攜手打造資安人才先聘後訓的「訓用合一」創新培訓機制,結合經濟部能力鑑定(iPAS)資訊安全工程師考試,跳過從0到1的階段,直接以「1→1.5」的模式訓練有底子的人才累積實務經驗、快速上手,短時間內就進入產業服務,甚至建構一套「即戰力」人才育成系統,以解決迫在眉睫的資安人才荒。

【推動資安人才庫的創新機制】
「資安所要做的不只是提供資安協助,還要定義出資安的規範。」資策會資安科技研究所何玲玲所長表示,資安是目前各產業都非常關注的環節,因此相關的人才在市場上非常搶手,身為協助產業建構資安環境的資安所,等於是位在核心位置,想要轉型或追求進步的人才,會到資策會資安所來歷練,而包含金融、醫療、高科技等產業也會來取經。

「我們要做的,就是藉此建立數位人才資料庫,讓企業能快速獲取可以被信任的資安人才數據及資歷。」數位教育研究所張育誠所長接著指出,目前現行的人才流通狀況,仍存有學用落差的疑慮,透過經濟部能力鑑定(iPAS)考試做第一關篩選後聘用,讓人才可以邊做邊學、更快熟悉,達到以戰代訓的訓用合一機制。再者,這些學習的歷程、實作經驗,都會被納入數位人才資料庫,成為人才護照的一環,日後資料庫系統建立起來之後,企業單位就可以很快地獲取值得信賴的履歷資料,節省彼此磨合的時間。

【iPAS讓人才更具公信力】
想要讓數位人才庫的資料能走到哪裡都被企業信任,就需要各方認證單位的配合,而iPAS就是重要的合作夥伴之一。

張育誠所長強調,要快速培育人才,並且讓人才都能適得其所,專業的認證可作為溝通的絕佳工具,iPAS具國家級的鑑定,信賴度自然會提高許多;何玲玲所長也觀察到,所內首批先聘後訓的求職者有60多位,經過一番面試篩選後留下了10餘位,結果幾乎全員都有iPAS認證,可見拿到iPAS的資訊安全工程師證照的確會對專業度有所提升。何玲玲所長更進一步強調,經過一連串的觀察評試,發現iPAS獲證者都有扎實的基礎資安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夠理解主管的交辦任務,且在工作上與同事間也能順暢溝通,代表iPAS認證的考試內容真的有抓到人才需要具備的知識與技能,這讓企業在起用資安新秀之後,省下大把的磨合及培訓的時間。

【取得iPAS認證將能比照碩士起薪】
由於資安人才非常搶手,再加上政府於2021年正式發布新版「公開發行公司建立內部控制制度處理準則」,逐步要求符合一定條件的上市櫃企業,需設置資安長或專責資安單位,以負責資訊安全制度之規劃、監控及執行資訊安全維護作業,使得愈來愈多企業捧著更優渥的薪資條件聘用資安專業人才。

然而,在這科技多元發展的時代下,跨領域人才備受重視,即使非本科系或相關經驗的人才,若能取得iPAS資訊安全工程師認證,也同樣可以擁有令人羨慕的薪資,在資策會教研所內就有一位目前就讀中原大學法律系的研究生,以學士學歷進入教研所服務,但就因為考取了iPAS認證,經主管評估後入職敍薪比起一般沒有iPAS認證的新進員工優渥。從訓用合一機制,到數位人才資料庫,資策會正卯足全力以創新的機制解決台灣資安人才缺口的問題,而極具專業辨識度的iPAS認證,也將同步在該機制中,成為有利於評鑑專業人才實務能力的重要補助工具。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