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企業達人引路
處長
許景貞
華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淨零碳規劃管理師
華泰電子培育永續人才有一套 高階支持推動「取證計畫」
華泰電子自1971年成立以來,擁有專業電子製造服務(EMS)與半導體封裝測試服務(IC)兩大事業部門,是台灣半導體與電子產業鏈中的重要成員。半導體產業型態相對耗能,華泰電子自2022年正式啟動全面永續轉型,期望透過符合ESG國內外標準的各項措施推動,引導同仁將節能減碳行動融入工作與日常生活中。為了進一步培育永續人才,華泰電子在管理中心的規劃下,成立公司治理暨永續經營委員會,並鼓勵同仁參與iPAS「淨零碳規劃管理師」認證考試,透過系統化的學習與實踐,提升同仁的專業能力,為企業的永續轉型提供強而有力的人才支持。

上完課就懂了嗎?iPAS考試直接檢驗學習成果

對於從事教育培訓的工作者,往往也會自問:「上完課就真的懂了嗎?」這也是華泰電子的人力資源處暨永續發展辦公室處長許景貞內心的疑問。為了求得答案,她採取了兩個具體的方式:一是報名並爭取外部獎項獲得認可,二是透過考取認證來驗證學習成效,而iPAS便是最理想的選擇之一。
就取得獎項而言,華泰電子已連續兩年獲得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的永續報告書金獎,並於2024年獲得台灣永續行動獎SDG04優質教育銅獎以及台灣企業永續獎-人才發展領袖獎的殊榮。至於能力鑑定考試,永續發展辦公室在2025年制定了「八十人取證計畫」,iPAS「淨零碳規劃管理師」證書是其中推動的目標之一,期盼能透過培訓、報獎、取證在公司內部內打造一支跨領域的永續團隊。
「其實我們很早就跟iPAS結緣了。」許處長指出,華泰電子的企業識別上有著「A partner you can count on」一直以來非常重視夥伴的合作關係。多年前從長期合作學校端得知iPAS的資訊,便義不容辭地簽署了企業認同書,去年起更逐步將iPAS取證納入人才培育的核心環節,成為可協同育才的平台。

期「與客戶同行,齊同業水平」,更要迅速應對政策與市場變動

組織文化富彈性、決策節奏明快且相當重視人才培育的華泰電子,在2021年金管會公告將CSR報告書改為永續報告書後,華泰電子立刻跟進政策,並於2022年7月成立了「公司治理暨永續經營委員會」,積極整合內部資源,推動永續轉型。經過內外部盤點後,發現其實公司內部各個部門早已各自鋪陳與ESG相關的行動,像是溫室氣體盤查已經連續進行多年。
許處長指出,「早期較無整合的框架與範疇,以各部門分頭行動為主,但當政策逐漸明朗後,我們更應該積極整合,朝共同的方向前進。」隨著公司永續委員會的成立,華泰電子依據ESG架構組織了「環境友善」、「社會共融」、「公司治理」、「資訊安全」與「供應鏈合作」五大任務小組,並將主要任務分門別類,各司其職,再透過委員會定期的報告並追蹤成效,以確保各項計畫如期如實的實現:

1. 環境友善:溫室氣體盤查與管理、、節能管理、水資源管理、廢棄物減量等。
2. 社會共融:人力資源、員工福利、DEI、社區鄰里公益等。
3. 公司治理:資訊透明、誠信經營、碳權與碳定價等。
4. 資訊安全:資訊管理、資安防禦等。
5. 供應鏈合作:綠色採購、設計減碳、供應鏈ESG推動、循環經濟等。

多元模式打造良好的學習風氣

隨著組織架構完善,華泰電子開始進一步擴大影響,強化學習綜效與充實綠領人才。「企業永續轉型與內部綠領人才的培養,最關鍵的成功因素是高層的認同與支持。」許處長指出,在公司高層的大力支持下,永續發展辦公室所推出的取證規劃包含「鼓勵三人一組籌建讀書會給予學習津貼」、「考試報名費補助兩次」、「單人或全組獲證獎勵」等激勵方案,吸引權責部門同仁踴躍報考、挑戰自我。
「在大舉推動iPAS考試認證之前,我與辦公室兩位同仁就率先報考了,當時的策略就是每週有指定的段落先自習,聚在一起時再互相分享也相互督促,藉以提高學習的效率。」從我們三位考證成果是一次全數通過看來讀書會的方式效果奇佳,因而向上提報正式推動,在完善的激勵措施之下讀書會報名的情況出乎意料之好,很快就達成了預期目標。
許處長強調,因為iPAS考試的鑑別度高、題目具挑戰性,所以特別設計報名費有兩次補助額度,希望同仁萬一第一次未考過時,也不要前功盡棄;此外,讀書會的方式也大大提高了學習的互動性和團隊合作精神。相信在這些激勵措施的支持下,華泰電子的「取證計畫」必定能如期實現目標,為公司培育出一批優秀的永續人才。
副總經理
黃得超
裕隆集團
電動車機電整合工程師
以大帶小催動供應鏈整體轉型 裕隆集團攜手iPAS培育電動車及資安人才
裕隆集團-起初以紡織業為基礎,隨後發展汽車工業,至今已有70餘年歷史。如今,裕隆集團已成為台灣經濟起飛以來最具影響力的自主汽車製造業龍頭。在集團重視人才的培育與升級的背景下,與iPAS合作開辦「供應鏈人才培育專班」,針對電動車及資安領域的人才需求,推出專業課程與證照考取機會,藉此有效提升集團同仁的專業素質,並促進供應鏈夥伴的共同成長。

「務實轉型、開拓新局」朝向四大面向多元發展

隨著全球化及科技化的發展進程加快,汽車工業領域也受到了莫大的影響,尤其是在AI及ESG兩大國際趨勢的催化下,生產線作業模式以及人才職能需求都發生了顛覆性的改變。作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企業之一,裕隆集團積極以「務實轉型、開拓新局」為策略,致力發展智慧汽車、金融產業、紡織時尚及營建生活等四大事業,主要公司包括裕隆汽車、中華汽車、裕隆日產、納智捷、裕融企業、格上租車、新安東京海上、台元紡織、嘉裕西服、裕隆建設、文生開發等,而這些公司也有許多轉投資公司,都是裕隆集團事業版圖。
隨著事業版圖的發展,裕隆集團非常重視人才培育的相關布局,期盼在面對未來挑戰時,擁有足夠的即戰力來應對。裕隆集團副總經理黃得超表示:「汽車產業是台灣的火車頭工業,裕隆集團則是跟著台灣經濟共同成長的企業之一,擁有健全的上下游產業鏈,影響力廣泛。」黃副總進一步指出,一部汽車的製造涉及數以萬計的零件,包括機械、電子、橡膠、塑膠、鋼鐵、玻璃等多種產業的跨域合作;唯有上下游供應商共同進步、一起成長,才能造就產業的興盛繁榮。以「共榮共好」為出發點,裕隆集團與iPAS合作,在2024年開辦「供應鏈人才培育專班」,透過集團以大帶小的方式邀請集團及合作廠商一同邁上轉型之路。

搶攻電動車及資安兩大領域

此次雙方合作推出的「供應鏈人才培育專班」,主要針對電動車機電整合工程師與資訊安全工程師兩大領域,參與課程的集團學員不僅無須支付任何費用,還可在裕隆集團的全額補助之下挑戰考取iPAS證照。黃副總強調,新能源車的推動與數位轉型是汽車產業的兩大挑戰,為了突破這些挑戰,必須依賴專業人才。而此次專班結合與iPAS相關的專業能力培育資源及能力鑑定機制,正是裕隆集團所需要的人才培育方式。
「在集團長期累積的企業文化影響之下,此次共促成74家公司,包括40家集團公司與33家合作供應鏈廠商,近350人投入學習與考證。」黃副總表示,要讓集團內部同仁與外部供應商共同學習成長並不容易,因為每個人對工作及職涯的規畫各有不同。然而,裕隆集團始終將人才培育視為「投資」,循序漸進地鼓勵每位員工跟上腳步,並不惜成本提供最好的學習環境,因為「這都是在為台灣整體產業培育人才」。

從上課到考證的一條龍育才模式

iPAS考試的鑑別度相當高,許多項目的全國平均獲證率約為三成。這證明通過考核的人才確實具備專業能力,且能夠滿足企業的需求。因此裕隆集團旗下的納智捷,為推動經銷服務體系的價值鏈能力轉型,即設定目標鼓勵經銷服務廠的所有員工,從電動車保修技師到一線業務服務人員,都能夠積極通過iPAS電動車機電整合工程師的專業認證,為每一位納智捷N7電動車車主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在「供應鏈人才培育專班」的帶動下,裕隆集團取得令人驕傲的成果:除專班平均整體滿意度達4.6分外,電動車機電整合工程師初級獲證率達38%,資訊安全工程師初級則高達57%。
黃副總指出,台灣許多中小企業正在面臨資源有限的挑戰。雖然很多企業主明白轉型與人才培育的重要性,但資源不足使得他們難以有效推進。有鑑於此,黃副總非常推薦中小企業多多關注iPAS的資源,無論是課程或考證,都對人才培育及留才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黃副總最後強調,裕隆集團十分珍惜每一位人才,「以人為本,合作共贏」是集團人才永續發展的核心價值。未來,裕隆集團將持續推動多元共學的價值,並積極推動跨公司、跨供應鏈的合作模式,以增強集團核心競爭力,並帶動整體供應鏈的成長。對於iPAS的認證,裕隆集團也給予高度肯定,認為即使員工未能一次考取,學習過程本身也是一種寶貴的收穫,這就是iPAS無可取代的價值。
執行長
阮信榮
安東集團
電動車機電整合工程師
安東集團攜手iPAS培育電動車人才,提升產業專業技術競爭力
擁有逾60年歷史的安東集團,作為台灣重要的重機具代理商,事業遍及商用車、重機、環保等六大領域,因此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極為迫切。為培育優秀人才,安東選擇與iPAS合作,除了承諾優先面試及聘用iPAS獲證者外,更針對在職同仁祭出萬元的獲證獎勵方案。

國內外都享有盛名的典範企業
成立於1962年的安東集團,早在台灣經濟快速發展的六、七十年代,便因引進重型機具協助雪山隧道開通而聲名遠播。隨後,安東的身影幾乎出現在每一個難度高的公共建設專案中。近年來,集團進一步擴展業務至營建機具、休閒重機、環保設備及商用卡車等領域,旗下代理的國際知名品牌包括IVECO商用卡車,以及Triumph、Husqvarna、BMW、KTM、PGO等重機品牌。特別是Can-Am三輪重機的上市,更引發廣泛關注。
在重機具研發及代理事業上的卓越表現,使安東集團與政府多次合作推動大型專案,例如與桃園市政府簽署的航空城合作意向書,便是其成功的代表。安東集團長期以來的成績斐然,榮獲國內外多項獎項,包括鄧白氏中小企業菁英獎、企業組織學習卓越獎、大型企業TOP5000獎章等,創辦人周宜壽更獲得「義大利騎士勳章」,表彰其在促進台義交流上的傑出貢獻。

iPAS:安東集團育才的關鍵夥伴

隨著集團國際知名度日益提升,安東的業務量不斷增長,人才需求也日益迫切。安東執行長阮信榮表示:「我們接觸過全台許多大學和高中職,並有不少產學合作專案,然而徵才仍然非常困難。」尤其是面對即將來臨的電動汽機車汰換潮,安東迫切需要兼具電動車理論與實作能力的人才來應對,且分佈於銷售、維修、機電,甚至法務等相關部門。

面對這樣的挑戰,安東技術服務部經理邱勝瑋則引進了iPAS解決方案,「我曾在黎明技術學院推動iPAS認證,發現這是一個能有效提升人才專業素養的工具,正好安東集團也非常重視人才的能力,於是安東迅速與iPAS達成合作。」邱經理指出,iPAS的認證過程對人才的挑戰性高,獲證者必須具備實務操作能力,因此在業界受到高度重視。

為了協助員工考取「電動車機電整合工程師」證書,邱經理不僅親自參與學習,並將自己的經驗融入教材,同時利用AI工具幫助同仁在零碎時間進行複習,讓安東的獲證率高於全國平均,除了公司高層主管的支持,員工的努力學習,邱經理更扮演穿針引線的重要角色。

萬元獎勵金激勵員工

「考前幾周的周六有開衝刺班課程,當時大園廠的會議室擠滿了前來上課的工程師,讓我非常感動。」阮執行長對iPAS的效果深感滿意,並大方提供「取得iPAS初級證書可立即領取1萬獎金」並加薪500元的激勵措施。他表示,員工獲證後,專業能力明顯提升,工作表現亦有所加強,這樣的投資絕對值得。

幾位後來取得iPAS證書的同仁分享道:「公司安排的課程非常受用,讓我在短時間內進步不少」、「我會用手機不斷刷題目,做錯的問題也會直接請AI指點」、「工作上累積的經驗對考試很有幫助,雖然是從油車跨足電車,但還是可以銜接得上」、「很高興可以在公司引進電動車之前做好準備,期待很快可以大展拳腳」,這些心得讓阮執行長十分欣慰,並再次深感這項投資是非常值得的。

「iPAS的認證項目不僅是政府頒發的證書,更符合市場需求,企業也能節省大量的培訓時間與成本。」阮執行長除了由衷建議企業可與iPAS合作外,還表示,若能因此擴大產官學合作,協助企業招募人才,將對台灣經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也能有效解決日益嚴重的人才短缺問題。
副總經理
王陳鵬
慶鴻機電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工具機機械設計工程師
堅持培育本土人才,慶鴻攜手iPAS為工具機的未來鋪路!
台灣的工具機產業最早萌芽於1950年代,當時韓戰、越戰剛結束,全世界都開始投入生產、發展經濟,因此也帶動了工具機的需求,當時由於原物料沒有來源管道,所以廠家都會到拆船廠去挑料,用如此刻苦的方式經營過來。到了1970年代,工具機啟動了外銷之路,產業也就蓬勃發展起來,原本在松下電器修電視、冷氣的王武雄,在1975年憑藉著一身本領創立了「慶鴻機電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展開近50年的放電加工機榮景。

【堅持踏實一步一步走】

「放電加工的技術門檻比較高,因此也比較少人在做。」在慶鴻擔任生產技術處副總的王陳鵬表示,放電加工靠的是正負電在微距時產生的熱能在瞬間融化金屬來進行加工,在那個台灣錢淹腳目的年代,幾乎是做一台賺一台,市場需求相當大,甚至有些還沒完全組好的機台會被業主提前拖走。後來由於愈來愈多廠商開始投入放電技術領域,因此慶鴻就轉向研發線切割工具機,截至目前為止,慶鴻所生產的線切割工具機幾乎占了台灣出口數量的一半,足見其在市場上的影響力。
為了不讓公司營運的命脈被其他公司扼住,慶鴻堅持自行研發軟硬體,尤其是等同於人體大腦的工具機控制器,更是不假他人之手,並成立舜鵬科技專職研發、生產控制器、線性馬達與放電迴路,這在工具機業界是非常難能可貴的競爭力,等於可以跟日本、瑞士等高階品牌一較高下。
2009年,慶鴻投入10億資金在台中精密機械科技創新園區現址蓋了營運總部房,遵循著「凡事靠自己」的核心精神持續研發之路,如今也開創出雷射切割的嶄新舞台,相信未來在工具機領域,慶鴻依舊能夠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擁有iPAS證照就能優先面試】

除了軟硬體堅持自我研發之外,慶鴻在人才的任用及培育也有自己的堅持,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完全不採用外籍勞工」,這麼多年來員工組成始終保持完整的台灣隊,沒有出現過聯合國的狀況。而且非常特別的一點是,慶鴻的研發部門人才,有90%都擁有iPAS工具機機械設計工程師認證,為持續推動員工報考,公司也主動給予福利,提供一次報名費贊助與考照課程輔導,鼓勵同仁突破自我,這也在業界算是一種另類成就。
「無論是剛畢業的新鮮人,或是轉換跑道的求職者,若能持有iPAS工具機機械設計工程師認證,就能獲得優先面試的機會。」王副總強調,iPAS認證具有很高的識別度,基本上能考取證照就代表實力受到肯定,正式上工後往往都會有超乎想像的好表現,因此公司也很樂於給予獲證者更高的技術津貼,並且以每個月依照表現調整研發津貼的方式,鼓勵員工積極進步。

【打破傳統思維招募數位人才】

「時代在轉變,我們改變不了別人,只能改變自己。」王副總認為,工具機產業的數位化是箭在弦上的趨勢。不過,隨著數位人才荒開始蔓延,讓慶鴻在徵人育人方面也出現了挑戰。「我們非常樂見學校來廠區參訪,也積極與各級學校進行產學合作。」王副總指出,目前慶鴻幾乎不太會以傳統的招聘方式挖掘人才,而是傾向與各級學校合作,包含國高中在內,藉由演講邀約或是實地參訪的方式,讓還在摸索未來方向的學子們多一個不一樣的選擇。除此之外,更進一步深耕產學合作,慶鴻與多間大專院校都建立了合作關係,比方說提供修平科技大學的大四生實習名額,或是與中央大學、虎尾科技大學等合作培育研發人才,有不少前來實習或參訪的學生,後來決定留在慶鴻工作,現在有幾位也都已經升為幹部。之後慶鴻將會持續鼓勵同仁報考智慧機械相關的iPAS認證,或是參加iPAS的數位化相關課程,讓公司整體戰力不斷提升,未來繼續代表台灣在全世界的工具機市場一爭高下。


首席色彩專家
白逸禾
BENQ明基電通股份有限公司
色彩規劃管理師
不可或缺的色彩規劃管理師 iPAS攜手BENQ共同培育專業色彩人才
當你有購買電視機或電腦螢幕的需求時,進到大賣場的銷售專區,面對琳瑯滿目的同質性商品,你會先看哪些重點?有的人重視尺寸、有的人傾向聽聲音表現、有的人則觀察畫面的畫質或飽和度,不過大部分的消費者還是會先看「價格」,從便宜的開始挑起,因而也就很容易會忽略了螢幕的真正「價值」。
「To see is to believe.」(眼見為憑)這句話放在色彩學多少是有點行不通的,畢竟日常的光源就會影響我們對色彩的判斷,若再加上色彩對比、同化、融合等因素,就會讓每個人所看到的顏色都不盡相同,而這也是色彩管理之所以如此重要的原因之一。

你的藍不是我的藍

iPAS的「色彩規劃管理師」認證,提供工作中需要專注於色彩表現的職人們一個鑑定能力、鞏固專業的管道,包含視覺、設計、環境、建築、照明、光電、印刷,甚至是心理學等,均與色彩息息相關。
BenQ首席色彩專家白逸禾博士表示,「色彩絕對是有統一性的,但多數的顯示設備、投影設備,或是印刷機器,並沒有做到相互之間的溝通,因此才會需要色彩管理的人才。」
正如白博士所說的,色彩可以用準確的數據去描述與溝通。過去設計師習慣使用PANTONE色卡(彩通配色系統)來溝通色彩,因為有實體的色卡可以直覺選色。但以粉刷油漆來說,目前市面上已經有些廠商可以提供由機器調配出來的油漆,只要將正確的數據提供給機器,就能確保每一罐油漆調配出來的顏色都一致。
然而,在校色系統並不普及的情況下,絕大部分的色彩相關業者還是習慣憑藉自己的眼睛及經驗來做色彩管理。白博士就曾碰到過自家油漆粉刷時出現三種帶有不同色相的白色:老師傅在晴天跟陰天時所調配出來的白色油漆並不一致,使得粉刷成果有明顯落差,對業者來說,如果因此必須重新來過,勢必會增加成本、壓縮利潤。

誰會需要學習色彩管理?

類似的情況在印刷業更是常見,為了印出客戶想要的顏色,印刷師傅總是得要不斷嘗試,過程中所用到的油墨及紙張不僅浪費,對地球環境而言也是有相當程度的破壞;除此之外,紡織業也與色彩管理高度相關,試想,一整缸的布料染色劑倘若調配出來並不準確,損失的不只是染劑,更包含一大匹的布料,這也是紡織業會在早期就開始建立色彩管理機制的主要原因。
從上述的例子就能看出來,其實各行各業都會需要具備色彩管理專業的人才,因此對於那些色彩敏感度高,且有興趣研究色彩趨勢的人來說,花個3個月到半年時間考取iPAS「色彩規劃管理師」認證,對於未來的職涯發展將會大有助益。
「目前BENQ色彩技術實驗室的每位同仁,都是色彩規劃管理師的獲證者。」白博士表示,iPAS認證不只是專業能力上的證明,同時對於心理層面的自信心也有相當程度的提升效果。就像他所帶領的團隊夥伴們,自從拿到iPAS認證之後,不僅在開發階段減少了詢問意見的次數,對於自己的工作成果也更加有信心。因此,白博士也特別將持有iPAS色彩規劃管理師認證的人才列為優先面試及錄取的對象。
作為台灣的專業螢幕領導品牌,BENQ的螢幕色彩表現一向超越國際標準,尤其是「獨家數位紙技術」,讓經過特殊塗層處理的螢幕,就像一般的紙張一樣幾乎不反光,如此一來便能確保輸出的作品與螢幕上所見的趨於一致,這就是色彩技術實驗室對於BENQ的產品所做出的貢獻。
一般而言,所有與視覺相關的產業理應都需要雇用色彩管理人才,藉以精進品質,同時強化色彩對消費者的影響。例如前面提到的印刷產業、螢幕製造商、油漆師傅,此外,包含時尚設計師、影視後期產業、照明設計師、花藝老師等,也都會需要深入鑽研色彩學。
「可惜的是,許多企業主會將色彩管理視為一件要價不斐的事情。」白博士表示,色彩管理可以是階段式進行的,有多少預算就做多少的優化,畢竟喜好色及真實色都有市場需求,重要的是為企業建立「色彩鑑別力」,藉以作為溝通工具,確保雙方在色彩表現上的共識。

做好色彩管理,品質自然提升

對白博士來說,掌握色彩管理的知識,等於是為自己的職涯增加了「難以取代」的優勢,畢竟相較於國外,現在台灣企業對於色彩規劃的重視程度還沒有那麼高,相應的人才也寥寥可數,因此他非常鼓勵對色彩學有興趣的各領域專業人士,多多報考iPAS色彩規劃管理師認證,藉以凸顯自己的能力定位,進而爭取更好的職位、更優渥的薪資報酬。
總經理
陳勁初
葡萄王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食品品保工程師
一對一手把手教學,葡萄王藉iPAS補助計畫培育優質人才!
【一對一手把手教學,葡萄王藉iPAS補助計畫培育優質人才!】

國家品質獎中的卓越經營獎,一向是產業界的最高榮譽,而在歷經22屆到24屆連續三屆從缺之後,2018年終於總經理陳勁初博士帶領下,由葡萄王生物科技研究所在激烈競爭中獲得殊榮,此一獎項除了印證葡萄王在國內生技產業的領先地位之外,同時也賦予這間成立超過半世紀的老字號公司更重的責任、更大的使命。

【優異的業績根源於優質的人才】

「延續3年的新冠疫情,為生技產業帶來顯著的業績成長。」陳總經理表示,在今年5月疫情達到高峰的時候,葡萄王每個月的營業額都成長了2億左右,由此可見,健康意識的抬頭的確激發了保健產品的暢銷。
不過,葡萄王並沒有因此就亂了步調,而是依舊秉持穩紮穩打的企業文化,醞釀著許多新世代的優質產品,至於能夠維持研發及生產的強勁動能,最大的關鍵就是來自於縝密的人才培訓制度。
在參與經濟部產業人才能力鑑定(iPAS)企業數位人才實作培育補助計畫之前,葡萄王就已經廣開實習之門,已累積與超過80間的大專院校進行產學合作,更有來自芬蘭、荷蘭、美國、加拿大、孟加拉、法國、日本、越南等各國的實習生,所以進入葡萄王實習的學生最大的好處,就是有機會可以認識不同領域或不同國籍的新朋友,除了開拓視野之外,結交的人脈也會成為未來職場上的助力。

【食品品保工程師認證考取率高於全國平均】

為了培訓優質人才與縮短學用落差,葡萄王搭著iPAS計畫建構了完善的育才制度,包含像是由跨單位的同仁來上跨域的專業課程,以及邀請各行各業不同領域的業師來傳授基礎知識,讓參與其中的實習生及在職人員,可以聽到與食品產業相關的物聯網、智慧生產等知識,甚至連農科院的數位科技技術也涵蓋在內,再加上提供iPAS考試的模擬測驗,讓考生深入了解自己的實力。
除了學習知識之外,在超過300小時的訓練課程中,也有將近一半的時間安排做中學的模式,包括研發場域的實際操作、學習儀器機台的功能性及安全性等。種種有利條件加乘下,造就了葡萄王的食品品保工程師認證通過的比例超過全國平均的好成績。
「iPAS的獲證者我們會優先面試、優先聘用。」陳總經理強調,iPAS本身的辨識度相當高,而且培訓的過程又非常紮實,所以聘用獲證的人才對企業來說不僅可以大幅縮短內部的育才時間,獲證者的工作表現也非常值得期待。因此,葡萄王今後會以iPAS認證作為覓才的基準,同時也鼓勵在職員工積極報考,只要能夠通過,在年度考績方面一定會有所加分。

【把握iPAS所提供的實習機會】

在葡萄王,來自iPAS的實習生都可享有勞健保由公司給付的福利,另外還有額外的津貼、中餐免費提供等,讓實習生可以專注學習;另外,對於手把手帶領實習生學習的在職小老師來說,也是獲益匪淺,陳總經理表示:「我們都是採用一對一的師徒制教學,因此學生吸收很快,而小老師則可以藉此機會訓練領導力,為未來晉升主管鋪路。」
葡萄王就像一座寶山,實習生如果能好好把握,對於未來求職一定會大有助益,所以陳博士由衷建議參與iPAS補助計畫的學生,在實習時多問:「還有沒有什麼事是我可以做的?」主動爭取學習機會;或是問說:「我是不是可以去看看別人在做什麼?」藉以增廣自己的見聞。
「師傅帶進門,修行在個人。」iPAS補助計畫創造了產學雙贏的成果,學生可以厚植實力,並且早一步確認自己的性向,如果真心喜歡,那就趕緊讓自己做好準備;如果發覺不是那麼適合,也可以趁早修正未來職涯之路。
至於企業方面,則可以在補助計畫的支持下,更有餘裕地培養所需人才,降低缺工潮的衝擊。以葡萄王來說,2年下來就有近20位實習生選擇留在葡萄王工作,不少繼續升學的學生,也有意在學成後回到葡萄王貢獻一己之力,所以陳博士非常肯定iPAS的效益,也期待今後能有更廣泛的合作,一起為產業培育出更多即戰力人才!
助理總經理
李文彬
上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工具機機械設計工程師
iPAS+上銀科技+虎尾科大=育才鐵三角! 企業培育人才的省力好夥伴
上銀科技的滾珠螺桿全球市佔率第一,線性滑軌排名第二,不僅產品極具國際競爭力,研發量能也讓同業瞠乎其後。翻開過往參與國際賽事的獎項,洋洋灑灑的戰績令人驚嘆,這是怎麼做到的呢?在上銀服務超過30年的助理總經理李文彬認為「鼓勵革新及良好的學習風氣,是上銀不斷進步的源泉。」

【好人才、好團隊,創造企業最大價值】

「下到一般員工,上到總經理、董事長,全都有適合的課程可以學習。」李助總表示,為培育優秀人才,並讓全體員工都能養成學習的好習慣,上銀安排了系統化的課程,一面因材施教,透過難易度各異的課程內容設計,讓不同程度的員工都能找到相對應的精進管道;一面打造穩健的管理機制,確保人才在晉升前擁有足夠的本職學能。李助總指出,員工課程進修費用都由公司全額支付,且進修時除薪水如常領取外,周末參與學習課程更可以領到額外的學習獎勵金,讓員工無後顧之憂的同時,提高自我專業能力提升的動機,間接提升企業整體實力。其次,上銀相當鼓勵員工針對公司營運、生產流程、技術研發等各方面提出改善建議,凡改善案經審核後獲得採用,即可領取獎金,2022年光改善提案的獎金,就發出了663萬之數,李助總為此特別說明「倘若一個提案能為公司省下一塊錢成本,長期來看影響就會非常巨大,而這也是上銀堅持走這條路的主要原因。」優於業界的薪資待遇與福利、正向積極的工作氛圍、體制健全的學習管道,再加上海外派駐及跨國實習的機會,讓上銀成為畢業生嚮往且來了就待很久的幸福企業。不過,除了上述策略之外,上銀在人才培育方面還有一個重要的法寶。

【iPAS作媒介,串聯產、學兩端點 共振產業新榮景】

為了增加徵才、育才的管道,上銀申請了111年度iPAS企業實作培育補助計畫,結合虎尾科大專業師資培育機電整合人才。由學校提供教學資源、上銀提供場域及設備的形式,讓學生及在職員工於實務中學習,並更新、強化自我專業職能。更於計畫尾聲報考iPAS能力鑑定考試,檢驗自身的專業,並為職涯取得有力的背書。
李助總強調,在iPAS計畫施行之後,投入計畫的培育人員成長曲線非常顯著,除了實習學生100%留任之外,在職同仁也有多達42位獲得提報晉用及加薪,計畫進行時,更有37件的改善案被提出,包含節省成本、效率提升、製程改善等不同層面,顯見在企業本身的文化與iPAS計畫的相互共振下,激發出非凡成效。
作為上銀產學合作的夥伴,虎尾科技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魏進忠主任表示,人才在學校所習得的理論與技術,可以直接到上銀所提供的實習場域親手實作,如此一來不僅能縮短學用落差,更能幫助人才對接職場、贏在起跑點;機械設計工程系的黃自貴主任,也認為iPAS計畫非常接地氣,人才考取相關證書後,就能大幅提升錄取及加薪的機率,因此系上的老師也特別用額外的時間開班輔導人才考證,在產學兩端的積極配合下,考取iPAS證書的人才也越來越多了。
畢業自虎尾科大的研發部周工程師,就是實際參與iPAS計畫的人才之一,過程中令他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在上銀實習時,前輩師傅的手把手教學,「有了經驗豐富的師傅親自授課,進步速度非常有感。」周工程師在獲得上銀的聘用後,除了擁有優於其他同學的薪資水準,更重要的是難以比擬的工作成就感,因此他也建議學生們在畢業前積極參與iPAS培訓,讓自己能跨域學習,成為機電整合的專家,同時成就自己在公司發展。
執行長
黃超明
精準智能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機器學習工程師
贊同iPAS育才機制 精準智能生技以最高標準善待獲證人才
以睡眠偵測見長的精準智能生技,是活用AI技術來創業的典範,由於提升睡眠品質是全世界人們共通的需求,因此這家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新創公司早早就展開歐美市場的布局,並且很快就有了初步成果。為了讓事業拓展之路走得更加順暢,精準智能生技攜手iPAS共同育才,並且祭出令人稱羨的獲證獎勵及薪資待遇,成功擄獲來自臺大、清大的一眾高材生選擇留任,成為公司未來發展的重要戰力。

切入睡眠研究領域開創藍海市場

精準智能生技是一家專注於數位醫療AI技術研發的新創公司,透過機器學習和AI深度學習來解決醫療領域面臨的各種挑戰和問題,其主力產品就是「智能睡眠照護系統」。這套融合AI、5G及物聯網等專業技術的分析系統,能夠透過各種感測器收集用戶睡眠數據,並藉由5G傳輸到雲端進行實時分析,生成睡眠報告和健康評估,同時還能根據用戶需求提供個性化的睡眠改善建議,讓患有睡眠障礙等相關疾病,或平時難以入眠、睡眠品質不好的人,能夠經由此系統的協助提升生活品質和健康水平。
「我們與醫院、長照中心等醫療機構有簽約合作,可以拿到相當多睡眠數據進行資料整合及AI建模。」精準智能生技執行長黃超明(Chrry Huang)指出,原本開發智能睡眠照護系統的目的就是利用生理訊號進行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偵測,當然過程中也能獲得更多睡眠相關的觀察,但由於涉及的專業較廣,包含資料的蒐集與判讀、數據庫的整合與分析,以及生成式AI的訓練等,所以需要不同類型的人才加入。

iPAS補助計畫助企業延攬優秀人才

有鑒於2023年,同樣由黃執行長創立的巨量移動與iPAS合作育才成效卓著,因此今年他也再次透過iPAS「企業數位人才實作培育補助」計畫來吸引人才,結果不但有來自臺大、清大等名校的10位實習生加入,其中甚至還有一位來自印尼的高材生,讓整體計畫更具國際性。
「現代人越來越重視睡眠品質,因此有不少穿戴式智慧裝置都附加了睡眠偵測功能,不過得到這些數據之後,如何汰除雜訊、如何強化精準度,都是必須克服的難題。」精準智能生技營運長林麗郁(Joyce Lin)表示,多數AI建模專案會遇到的問題就是資料不夠充分,以及正確性不夠高,所幸精準智能生技藉由廣泛的合作取得開放資料及醫療機構的數據,再加上諸如來自喬治亞理工學院的業師給予專業的指導,讓加入計畫的實習生能夠以「做中學」的方式快速進步,同時也為公司省下了超過百萬的研發及人事成本。
林營運長強調,iPAS在課程設計上具有相當大的彈性,且實習生還能跟著公司的腳步一起前往銷售的第一線戰場與客戶直接應對,寶貴的實戰經驗不僅可以讓他們體會到公司的優勢,也能進一步了解客戶的需求。經過短短2、3個月的實習相處,有50%的實習生願意留任,足見精準智能生技執行iPAS補助計畫成效卓著。

善待人才是企業長遠發展的關鍵

為什麼一家新創公司能有這麼大的魅力可以留住菁英人才?林營運長認為原因是AI與醫療結合的宏大願景,以及精準智能生技願意與人才共享成就與榮耀的大氣。「有能力的人本來就應該獲得更多的報酬、更好的待遇。」這就是黃執行長與林營運長的經營理念,也是精準智能生技能夠快速成長並且挺進歐美市場的主要原因。
林營運長所提及的給予人才優渥報酬並非空口白話,光是iPAS實習生取得「機器學習工程師」初級證照,就能拿到3千至6千不等的獎勵,而且公司內部還有PK評比機制,表現越突出、積分越高的人才,就能拿到更高的獎金,最高可拿到4萬元。
AI智慧醫療具有產業特殊性,且新創公司的不穩定性也容易讓求職人才感到躊躇,然而精準智能生技透過自身的努力,以及搭配iPAS完善的補助機制,成功開拓高效的育才管道。作為iPAS熟悉的老朋友,精準智能生技建議各產業的企業主都來加入iPAS的行列,讓缺才不再是阻礙企業長遠發展的絆腳石。
副總經理
張聰耀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智慧生產工程師
緯創憑藉多元管道培育菁英人才 視iPAS為最佳育才夥伴
在電子代工領域,緯創始終保持著穩固且領先的地位。能夠持續取得卓越成績,除了領導高層的前瞻思維外,更重要的是對於人才培育的重視。為了讓內部人才的專業能力與時俱進,並推動公司持續成長,緯創在人才發展方面投入了大力的心力,例如與陽明交大及南臺科大的產學合作,充分體現了產學共創末來的理念。此外,緯創早在數年前便與iPAS攜手合作,啟動數位人才實務培育計畫。目前,已有120位員工成功通過不同項目的iPAS認證,展現了企業在專業化及人才升級方面的長期承諾。

緯創穩居代工領導地位,AI伺服器助功營收再創高峰

緯創不僅長期位列電子五哥之一,近期更因AI伺服器帶動強勁成長動能,營收持續突破新高,年增率接近20%,與輝達(NVIDIA)、超微(AMD)等國際知名大廠保持密切的合作關係,更是AI伺服器的營收占比能夠拉升到超過20%的主因,成為企業成長的關鍵驅動力之一。
這些亮眼表現,讓緯創成為投資市場的焦點。然而,即使是如此成功的國際大廠,仍舊難逃人才越來越難找的問題。緯創全球製造副總經理張聰耀表示:「我們很早就注意到人才荒的問題,解決方案就是開拓更多育才的管道。」
緯創的多元育才絕非空口白話,例如攜手陽明交大合作興建的「緯創樓」,就是最好的例子。為了培育更多優秀人才,以及縮短學用落差,緯創在陽明交大的臺南沙崙校區建置了完整的類產線,包含SMT生產線、自動化生產線及物聯網實驗室等,並與陽明交大、南臺科大個別開辦產碩專班,承諾「進來接受培訓的學生一定錄用」,讓學生畢業即能無縫接軌職場,實現產業及大專校院間人才培育的緊密結合。

與iPAS合作多年,建立緯創專屬育才模式,成果豐碩

除了與大專院校密切的產學合作之外,緯創對於人才培育的另一重要策略,就是參與iPAS「企業數位人才實作培育補助」計畫。張副總指出,產業在面對日益嚴峻的人才徵募問題,普遍的應對方式無非就是靠自己招募,或是與外部的學校及政府單位合作,但這樣還是有點來不及,因此開闢更多培育管道勢在必行。
緯創與iPAS合作的初衷,正是為了培育更多專業人才,並鏈結iPAS為人才專業能力做個鑑定。「我們是第一批跟iPAS合作的企業,當時最早開始培育的是智慧生產工程師。」張副總表示,緯創每年都設計多元化的培訓課程,並邀請外部專業授課。同時,當內部課程無法滿足所有學習需求,緯創也鼓勵員工主動向外發展或進行自主學習。例如,iPAS物聯網工程師、資訊安全工程師等認證,雖公司並沒有特別推動,但仍有同仁積極取得iPAS證書。
為了鼓勵員工在繁忙工作中持續自我精進,緯創大方地提供實質獎勵。員工只要通過iPAS考試,即可獲得獎金:初級證書獎金為5,000元,中級則可達10,000元。此外,緯創還設立「獎金挑戰賽」,鼓勵獲證員工將學習經驗、技術,及將考試準備歷程轉化為教材,分享給其他同仁,就可以拿到額外的獎勵。工業工程部經理彭裕賢就是循著這樣的管道成為內部講師的最佳典範。

將iPAS列為升遷考核、新人錄用的優先條件

「iPAS可以幫助我們系統化地了解工作上所需要具備的知識與技能。」彭經理表示,科技業的培育體制傳統上多採「做中學」的方式,依賴單位內資深員工或前輩手把手帶領新人學習。然而,這種方式常因人而異,導致學習成果良莠不齊,甚至讓新人感到無所適從。
自與iPAS合作育才以來,緯創的在職同仁或實習生得以系統性地學習工作所需的實務技能,並透過iPAS鑑定考試評估自己實力。這不僅有助於提升職涯競爭力,也能為同仁爭取更佳的薪資待遇。彭經理因此特別鼓勵團隊同仁積極參與。在多方支持與誘因之下,今年緯創參與iPAS「企業數位人才實作培育補助」計畫的實習生多給予正面的回饋,留任率更高達80%。
張副總進一步強調,iPAS是緯創不可或缺的育才夥伴。為彰顯其重要性,不僅提供獲證獎金,並同時加註於人資系統中,將iPAS證照列為升遷考核及新人錄用的優先條件。
展望未來,緯創將持續深化與iPAS的合作,借助政府資源的支持,讓育才流程更高效、更精準,逐步化解人才荒的挑戰,並開創企業與人才共榮的新篇章。
研發處協理
劉庚朋
永進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工具機機械設計工程師
以考試驅動人才積極學習 永進認同iPAS育才模式合作7年仍不間斷
在台中的大肚山腳下,涵蓋豐原、太平、大里、神岡一帶的黃金縱谷區,是台灣重要的工具機聚落,因此台中也被譽為「全球智慧機械之都」,而在超過1500家精密機械廠群聚的工具機聚落之中,隱形冠軍可說是比比皆是,座落於神岡的「永進機械」就是其中之一。
隨著少子化、高齡化的加劇,各產業都出現了「人才培育大不易」的窘境,永進也不例外, 不過這家創立70年的大廠依然從容不迫地提早啟動與iPAS攜手合作,共同培育專業人才。

工具機人才的培育正面臨重大挑戰

創立至今剛好滿70年的永進,在1954年時僅是一間平凡的鐵工廠,歷經1979年全球石油危機的淬鍊後,公司到神岡成立總部並擴大設備投資;2015年更一舉將廠區擴大至15.8公頃,打造一貫化生產作業模式,從鑄造、機械加工、組裝、檢驗到包裝出貨,皆在自家廠房完成。如今的永進已是國際CNC切削工具機製造大廠,產品廣泛運用於航太、汽機車零件、模具加工等領域,我們可以說,永進的發展史就有如台灣經濟發展的縮影。
「工具機產業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包含全球化的競爭、智慧化的進程,以及最重要的關鍵人才的培育。」永進研發處協理劉庚朋表示,工具機的研發與生產一路發展至今已相當成熟,再加上工業4.0的帶動,以及近年有了AI工具的導入,讓產業的第一線工作廠區已經有了非常不同的樣貌,絕非過往「黑手」的刻板印象。
然而,工具機產業在物色新人的時候,往往得要付出不少心力,甚至在錄用後需要花上半年至一年的時間訓練,新人才會「成才」,主要原因在於學校學的內容與產業實際需求之間有落差。

學用落差如何解決?答案就在iPAS

為了彌補學用落差,永進積極至大專院校尋求合作,包含逢甲、中正、勤益等學校都是很好的育才夥伴,至於如何讓兩端的架接更加順暢?「那就是iPAS的價值所在了。」
劉協理指出,iPAS的作法是考訓用合一,由學校出人才、產業出教學場域及業師,然後藉由企業數位人才實作培育補助計畫將雙方串接起來,從訓練到考照一條龍服務,大幅縮減錄用後的培訓時間;即使企業沒有加入補助計畫,也可以搶先面試或錄用已經由學校培育且擁有iPAS證書的人才,藉以補充即戰力。
對永進來說,iPAS等於是提供了2大育才路徑,首先是學生的實習,原本學校就會教的理論及基本功,再加上廠區實作的大量練習,能讓年輕人才更加理解工具機產業,如果符合個人性向,就能早一步進行職涯規劃;再者是在職員工的培訓,參與iPAS的課程或報名認證考試,都是員工充實新知、鑑定能力的好方法,實力與工作內容相符,做起事來才會更有成就感。

讓iPAS成為人才培訓的重要夥伴

「iPAS是我們摸索多年過後好不容易找到的一個絕佳育才平台,希望雙方的合作會是細水長流、長長久久。」劉協理強調,iPAS的項目非常多元且符合業界與時俱進的人才需求,想要找哪一類的幫手,挑選履歷中有iPAS證書的人才就對了,除了目前永進已執行的「工具機械設計工程師」外,像是今年剛推出的「淨零碳規劃管理師」鑑定,就是最好的例子,未來永進也會鼓勵員工積極報考,讓更多綠領人才一起幫助公司永續轉型。
在攜手合作的7年間,永進與iPAS一起催生了許多工具機的優秀人才,當中有不少前來實習的學生選擇留任,也有不少員工跟著學習提升自我,拿到了iPAS證書,以及公司所提供的獎勵。
劉協理表示,「更好的薪資待遇那是一定會有的,但更重要的是找到對的人才以及讓對的人才願意留下來,這對公司的長遠發展才更有幫助。」此次與iPAS合作的實習生100%留任,且留任起薪達40,000元以上,讓前來實習的學生可以在原本的實習單位或其他研發單位繼續發揮所長。至於考取iPAS證書的獲證者,永進也提供了初級即加薪3,000元的獎勵,並將獲證列為升遷的加分條件。
iPAS的育才機制跟一般企業「面試30分鐘就要做出重大決定」的方式大不相同,基本上能夠通過iPAS考試的人才,能力都是被國家認證的,這也就是iPAS最引以為傲的高鑑別度。劉協理期待未來會有更多企業一起來加入認同行列,讓iPAS能成為人才培訓的重要夥伴。
執行長
廖元宏
永湖複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智慧生產工程師
重視員工的個人成長與職涯發展 永湖複合材料導入iPAS資源培育綠色智慧生產人才
2007年有一家企業誕生,它就是台灣的隱形冠軍──「永湖複合材料」,以碳纖維複合材料(CFRP)為主打,產品涉及運動器材、時尚精品、醫療設備、消費電子等領域,爾後更為了滿足客戶需求而發展出自行車的整車組裝生產,成為台灣少數自碳布、車架生產、整車組裝的垂直整合生產製造商,並成為世界知名品牌Trek及Canyon的主要策略生產夥伴。
為了在台灣站穩腳步,永湖展開一系列的育才行動,包含設立永湖大學、邀請外部講師,以及加入iPAS「企業數位人才實作培育補助」計畫。

【企業競爭力來自於優秀的人才】

原本生產基地位在中國的永湖,為了企業長遠發展選擇回臺設廠,斥資23億的豐原新廠落成啟用,匯集了高階碳纖布智慧化生產、自行車配件生產線、智慧倉儲中心等多元功能,並打從一開始就以永續發展為主軸進行設計思考,提供員工一個更完善且更健康的工作環境。正是這種以人為本、願意在各部門同仁身上給予更多資源的經營理念,以提升永湖同仁的核心競爭力為目標。
「為了幫助同仁有更好的職涯發展,我們在公司內部成立了永湖大學並開設相關課程以供同仁精進學習。」永湖執行長廖元宏表示,複合材料的生產及自行車組裝都是屬於勞力密集的工作,即使是在邁向自動化的過程中,也需要非常多研發人才的加入,才能打造出真正符合產線需求的發展計畫,這也是永湖近20年一路走來始終將人才培育列為首要之務的主要原因,紮實的教育訓練與積極的學習型組織氛圍儼然成為永湖企業的DNA。

【為培育人才不惜投入大量資源】

在接觸iPAS之前,永湖就有不少培育人才的作為,像是邀請外部講師前來分享產業新知,或是與大專院校合作,提供廠區參訪、實習體驗、職涯發展諮詢等多元管道。為了未來建構新產線(新廠)的需求,以及因應智慧化製造的發展趨勢,永湖在今年首度與iPAS「企業數位人才實作培育補助」計畫進行合作,並專攻「智慧生產工程師」、「淨零碳規劃管理師」、「複合材料工程師」三張證照,藉以培育具備綠色智慧製造生產專業的人才。
本次合作的學生來自中興大學及虎尾科大兩所學校,在進入專案後就分拆成2個小組,一組為智慧生產,主要的學習範圍是Flexsim及eMES等系統的實際操作,讓生產動線的效率能夠提升,並避免AGV車相撞、投料錯誤等問題發生;另一組則是針對淨零永續,學習能源設備的盤點,以及產出產品的碳足跡報告書。

【首度攜手iPAS便創造優異績效】

永湖所招募的實習學生,每一位都配有業師及指導員手把手教學,同時定期檢核進度並規劃證照津貼,其中包含iPAS的認證考試鑑定學習成果。「只要能拿到iPAS初級證書,就可獲得3,000元獎勵,中級則是5,000元。」廖執行長強調,跟著公司的培育計畫一起成長的同仁,往往都會有優於產業均值的薪資水平,而學生在執行完專案後選擇留任,更有機會拿到42,000元的起薪待遇。透過iPAS「企業數位人才實作培育補助」計畫,永湖達成了生產效能提升15%、人均產值提升10%的優化,資源利用效率也有感提升15%,整體而言,不僅生產週期縮短、資源及用料成本減少,數位及永續的雙軸轉型也就此順利開展。

【藉由iPAS解決育才痛點】

「培育後有60%學生留任,其餘的學生也表達了唸完研究所之後希望能夠回來任職的意願。」廖執行長指出,永湖的高端材料及生產技術在業界相當具有競爭力,像是碳纖維自行車都是與國際大廠長期合作發展,廖執行長指出,永湖的高端複合材料及生產技術在業界相當具有競爭力,像是碳纖維自行車每台定價都在5000至20000美元左右,且都以外銷為主,因此才會更需要有足夠的人才來承接及發揚光大。企業端要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而永湖的廠區便是獲得國際LEED認證的綠建築-金牌獎,並讓同仁在好的工作場域工作,能夠確實看到未來的發展藍圖,因此更需要有能力的人才來加入。
在現今缺才的時代,各行各業都為了找人才吃足了苦頭,然而永湖卻還能網羅到那麼多人才,甚至透過iPAS而來的實習生也都幾乎願意留下,相信這是一貫的育才策略奏效的緣故。廖執行長表示接下來也會持續與iPAS配合,讓徵才、留才、育才的觸角能夠伸得更廣更遠,為企業的永續發展打下更穩固的基礎。
人力資源部資深經理
陳威勲
東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淨零碳規劃管理師
東聯化學活用iPAS培育資源 啟動以大帶小模式攜手供應鏈轉型
無論是因為歐盟的CBAM即將落地,或是因為國內的碳費就要開徵,企業展開永續轉型的趨勢已然成形,淨零碳排更是全世界最大的共識與目標。然而,在這個打團體戰的戰役中,供應鏈的影響範圍極為廣泛,想要單打獨鬥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在企業在積極邁向永續發展的同時,與上下游廠商一起攜手合作,協同轉型,便是最有效的策略。這也是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從供應鏈角度,透過iPAS機制,協助企業執行以大帶小的供應鏈培育專班模式的主要用意。

iPAS標竿企業培訓專班,助產業加速轉型
身為最具特色的材料化學公司,東聯化學早在多年前就意識到能源轉型及綠色採購的重要性。為了確實達到減碳的目標,這家老牌的乙二醇及環氧乙烷生產大廠,積極邀集26家供應鏈廠商,借助iPAS的培育資源,推出「標竿企業綠色供應鏈及智慧生產培訓專班」,並以「以大帶小」的方式,帶動整體產業加速轉型。
「我自己也下了工夫準備,再加上平時執行ESG的實務歷練,讓我能夠順利拿到淨零碳規劃管理師的證書。」身兼企業永續推行委員會總幹事一職的人力資源部資深經理陳威勲,是東聯化學內部推動永續轉型的重要推手。除了力邀花王、台塑、台肥、BASF、李長榮等26家供應商共68位內部及外部供應鏈學員一起參加培訓專班之外,自己也身先士卒報名iPAS鑑定考試,成為首批淨零碳規劃管理師的獲證者。
陳威勲認為,此次東聯化學與iPAS攜手合作的專班能夠如此成功,並不是仰賴錦上添花的各式獎勵,而是讓全體同仁及供應商真正了解課程的必要性及實用性,「當學員們知道所有學習到的知識與技能都能在工作上用到,工作專業具備話語權,動力也就更加充足了。」他強調,ESG不僅是通識教育,更是日後跨部門溝通協調的基礎,從此次課程的參訓率高達97%,營業、採購及研發同仁100%通過獲證的成果來看,相信永續的重要性已深入在東聯化學及供應鏈合作夥伴的心中。


範疇三碳排盤查:東聯化學的永續轉型挑戰
眾所周知,化工產業一向是高碳排、高耗能的產業,東聯化學自然也成了「海嘯第一排」的成員。根據金管會所發布的「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東聯化學必須加速進行溫室氣體盤查及減排措施,並在優化能源使用和碳排放方面付出更多努力。陳威勲坦言,「我們是所謂的碳排大戶,又是上市上櫃中必須更快做出表率的企業,所以該做的事情真的很多,所幸高層都非常支持。」永續轉型需要從上到下全體動員,且跨部門的合作一定少不了,甚至還得邀請供應鏈廠商都一起來配合,若是經營高層或是董事會沒有給予足夠的信任與力挺,恐怕難以成事,更遑論後續的轉型及競爭力的提升。
東聯化學多年來已成功使用碳捕捉技術回收製程中95%產生的碳排,每年減少碳排10萬噸,因此,範疇一的碳排量已經相對較低。然而,真正的挑戰在於範疇三,上下游廠商的碳排成為東聯化學的壓力來源,唯有協助整體供應鏈加入減排、優化製程,才能在業界持續保持領先地位。

iPAS育才及鑑定機制值得企業多多活用
今(113)年是東聯化學的「ESG永續人才」元年,教育培訓的內容多會針對ESG趨勢發展、策略規劃、風險管理及低碳轉型等主題去做規畫,藉以提升員工於淨零排放和氣候治理議題上之專業能力,與iPAS合作推出的綠色供應鏈專班,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方案。
該培訓專班為期兩天,其中包含11.5小時淨零基礎概念及技能的實體課程,並安排5小時智慧生產專業的線上課程,協助企業內部的營業、採購、安衛、研發、法規等部門同仁,於本身的專業領域上,跨域提升低碳化及智慧化的概念,未來不僅能因應政府法令、CBAM及客戶的要求,做出合法合規的應對,還能透過東聯化學領頭羊的角色,帶動供應鏈廠商善盡企業社會責任,並進一步完善綠色供應鏈,強化石化產業永續發展的競爭力。
「企業了解自身內部的具體需求是展開供應鏈整合的第一步。」陳威勲強調,iPAS提供了多元的資源和支持,除了標竿企業培訓專班,還有許多免費課程、線上資源和教材。企業完成培訓後,透過iPAS鑑定考試進行能力檢核,這樣一套完整的育才與評鑑機制,對於各行各業的企業而言,都值得重視與活用。
1
:::
聯絡電話:03-5912890
聯絡Email:ipas@itri.org.tw
版權所有 © 2025經濟部產業發展署
瀏覽器建議使用:Chrome、Safari 及 Edge,1024x768 以上解析度瀏覽。
聯絡電話:03-5912890
聯絡Email:ipas@itri.org.tw
版權所有 © 2025經濟部產業發展署
瀏覽器建議使用:Chrome、Safari 及 Edge,1024x768 以上解析度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