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有一家企業誕生,它就是台灣的隱形冠軍──「永湖複合材料」,以碳纖維複合材料(CFRP)為主打,產品涉及運動器材、時尚精品、醫療設備、消費電子等領域,爾後更為了滿足客戶需求而發展出自行車的整車組裝生產,成為台灣少數自碳布、車架生產、整車組裝的垂直整合生產製造商,並成為世界知名品牌Trek及Canyon的主要策略生產夥伴。
為了在台灣站穩腳步,永湖展開一系列的育才行動,包含設立永湖大學、邀請外部講師,以及加入iPAS「企業數位人才實作培育補助」計畫。
【企業競爭力來自於優秀的人才】
原本生產基地位在中國的永湖,為了企業長遠發展選擇回臺設廠,斥資23億的豐原新廠落成啟用,匯集了高階碳纖布智慧化生產、自行車配件生產線、智慧倉儲中心等多元功能,並打從一開始就以永續發展為主軸進行設計思考,提供員工一個更完善且更健康的工作環境。正是這種以人為本、願意在各部門同仁身上給予更多資源的經營理念,以提升永湖同仁的核心競爭力為目標。
「為了幫助同仁有更好的職涯發展,我們在公司內部成立了永湖大學並開設相關課程以供同仁精進學習。」永湖執行長廖元宏表示,複合材料的生產及自行車組裝都是屬於勞力密集的工作,即使是在邁向自動化的過程中,也需要非常多研發人才的加入,才能打造出真正符合產線需求的發展計畫,這也是永湖近20年一路走來始終將人才培育列為首要之務的主要原因,紮實的教育訓練與積極的學習型組織氛圍儼然成為永湖企業的DNA。
【為培育人才不惜投入大量資源】
在接觸iPAS之前,永湖就有不少培育人才的作為,像是邀請外部講師前來分享產業新知,或是與大專院校合作,提供廠區參訪、實習體驗、職涯發展諮詢等多元管道。為了未來建構新產線(新廠)的需求,以及因應智慧化製造的發展趨勢,永湖在今年首度與iPAS「企業數位人才實作培育補助」計畫進行合作,並專攻「智慧生產工程師」、「淨零碳規劃管理師」、「複合材料工程師」三張證照,藉以培育具備綠色智慧製造生產專業的人才。
本次合作的學生來自中興大學及虎尾科大兩所學校,在進入專案後就分拆成2個小組,一組為智慧生產,主要的學習範圍是Flexsim及eMES等系統的實際操作,讓生產動線的效率能夠提升,並避免AGV車相撞、投料錯誤等問題發生;另一組則是針對淨零永續,學習能源設備的盤點,以及產出產品的碳足跡報告書。
【首度攜手iPAS便創造優異績效】
永湖所招募的實習學生,每一位都配有業師及指導員手把手教學,同時定期檢核進度並規劃證照津貼,其中包含iPAS的認證考試鑑定學習成果。「只要能拿到iPAS初級證書,就可獲得3,000元獎勵,中級則是5,000元。」廖執行長強調,跟著公司的培育計畫一起成長的同仁,往往都會有優於產業均值的薪資水平,而學生在執行完專案後選擇留任,更有機會拿到42,000元的起薪待遇。透過iPAS「企業數位人才實作培育補助」計畫,永湖達成了生產效能提升15%、人均產值提升10%的優化,資源利用效率也有感提升15%,整體而言,不僅生產週期縮短、資源及用料成本減少,數位及永續的雙軸轉型也就此順利開展。
【藉由iPAS解決育才痛點】
「培育後有60%學生留任,其餘的學生也表達了唸完研究所之後希望能夠回來任職的意願。」廖執行長指出,永湖的高端材料及生產技術在業界相當具有競爭力,像是碳纖維自行車都是與國際大廠長期合作發展,廖執行長指出,永湖的高端複合材料及生產技術在業界相當具有競爭力,像是碳纖維自行車每台定價都在5000至20000美元左右,且都以外銷為主,因此才會更需要有足夠的人才來承接及發揚光大。企業端要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而永湖的廠區便是獲得國際LEED認證的綠建築-金牌獎,並讓同仁在好的工作場域工作,能夠確實看到未來的發展藍圖,因此更需要有能力的人才來加入。
在現今缺才的時代,各行各業都為了找人才吃足了苦頭,然而永湖卻還能網羅到那麼多人才,甚至透過iPAS而來的實習生也都幾乎願意留下,相信這是一貫的育才策略奏效的緣故。廖執行長表示接下來也會持續與iPAS配合,讓徵才、留才、育才的觸角能夠伸得更廣更遠,為企業的永續發展打下更穩固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