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校近一甲子的正修科大,多年來一直以優質的教學績效著稱,由「高教深耕計畫」獲評為全國科大第四名,僅次於臺科大、高科大及北科大,即可看出其不容小覷的教學實力,哪怕是與綜合型大學一起評比,也穩居前段班地位,能有這樣的亮眼表現,副校長黃柏文認為關鍵在於「務實致用」理念的實踐。
為讓師生與產業界有更強且更緊密的鏈結,正修近年攜手iPAS及iCAP,在課程品質方面由iCAP來進行把關,學生的程度則透過iPAS認證來定義,兩相加乘有效縮小學用落差,讓產業界從原本「科大人才究竟好不好用」之類的質疑,轉變成主動與科大攜手育才的積極態度。
極力縮短學用落差
「課程與考證合一的做法,讓學生的實力有感提升,產業端也更願意一起來合作,榮工工程就是最好的例子。」黃副校長表示,前身為榮工處的榮工工程,在國內外都承接了不少大型建設專案,因此非常需要具備理論同時也有能力實作的即戰力人才。在共同育才的前提下,雙方一拍即合,正修在產業學院設置20個理論課程的學分,讓大二、大三的學生打好基礎之後,大四直接前往榮工實習,畢業後則繼續留任,一氣呵成的計畫成為產學合作的最佳典範。
此外,正修也非常重視產學合作攜手計畫,像是半導體封測大廠日月光,就透過產攜來強化內部的育才留才,由於課程內容可以高度配合產業需求,因此不僅能做到學用同步,還可以搭配iPAS認證考試鑑定學生能力,達到企業、人才與學校多贏的局面。
為了鼓勵各科系的學生們多多參與iPAS能力鑑定,正修祭出通過初級即可獲頒4000元獎金的獎勵措施,而學生報考的費用也是由學校負擔,另外還有免費參加的證照專班,像資工系系主任吳忠義及專任副教授何俊輝,就是iPAS專班背後重要的推手。
軟體定義未來方向
「資工系有三大教學特色,包含AI加值應用、XR技術活用,以及資訊安全。」吳主任表示,台灣是著名的半導體科技島,晶片製造先進製程技術領先全球,尤其HPC、5G、AIoT之科技應用發展十分迅速,各產業朝向「軟體定義應用」之趨勢發展,如「軟體定義資料中心」、「軟體定義儲存」、「軟體定義網路」、「軟體定義汽車」等,另產業轉型趨勢,如「數位製造」、「AI工廠」、「智慧製造」等方向演化,現階段台灣在全球AI運算設備硬體產業位居領先地位,台灣在產業軟硬整合的既有優勢下,未來朝向以AI軟體及AI服務的高附加價值產業發展,因此台灣社會在少子女化趨勢與百工百業人才需求下,提早為IC晶片、資訊、數位科技應用領域人才布局與儲備人才養成是當前重要議題。
資工系的學習範圍相當廣,舉凡智慧製造、智慧系統、資通電技術整合、智慧移動、智慧生活、元宇宙、IOT物聯網等,全都融入在學生的課程地圖之中,並且藉由iCAP的導入來管控課程品質,以及在學生升上大二、大三的時候銜接iPAS初級證照,多元管道齊發的情況下,讓人才能夠在拿到畢業證書的同時,也擁有爭取理想工作的強大競爭力。
何老師也表示,資工領域近年最夯的焦點莫過於AI與資安,因此系上在校方的支持下延攬了優秀師資,同時更建置了智慧工廠AOI光學實驗室、資安科技實驗室、物聯網發展實驗室等專業的教學場域,讓學生有更多機會實際運用及體驗,何老師相信同學們在近期的iPAS「資訊安全工程師」證照考試中,可以創下50%的獲證率,關鍵因素就是實作能力的提升。
iPAS值得花時間用心準備
黃副校長強調,作為12所典範科技大學之一,正修全體上下都深知自己肩負著「培育產業所需人才」的重責大任,所以無論是產業學院、就業學程、人才精進計畫,或是產攜專班、產業實習等育才管道,各科系都非常看重,而學生接觸產業、積極考照的風氣也很盛行,像是每年所有學生拿到的證照張數就上看8千張之多。
然而,現在產業端有不少民間自辦的能力鑑定認證,難免會有良莠不齊的問題,因此黃副校長特別建議學生們多多投注心力好好準備辨識度較高、企業也普遍認同的iPAS認證考試,只要願意花時間準備,再搭配學校所提供的各項資源及協助,相信獲證的機率一定會大增,出了社會之後也一定能感受到iPAS證書的好用之處。